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

当大众全球总部高调牵手小鹏冲击高端市场时,谁也没想到,它的亲儿子一汽-大众竟转身拥抱了名不见经传的零跑。

母公司攻高端,合资厂抢平价,这种“精分式”操作背后,藏着传统车企转型的残酷真相:在生死存亡面前,面子不如里子实在。

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有驾

零跑的性价比,戳中了一汽-大众的“命门”

一汽-大众的主力车型速腾、宝来,核心用户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工薪阶层。 而零跑B平台(LEAP 3.5架构)主打的正是15万-20万元市场,车型如B10、B01已证明其成本控制能力,同等配置下,成本比竞品低15%-20%。

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有驾

反观小鹏,其EEA电子电气架构和XNGP智驾系统瞄准25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光激光雷达的成本就够造半辆速腾。

躲开母公司的“技术霸权”,才能活出自己

大众集团与小鹏的合作由德国总部直接掌控,2026年推出的合作车型将归属全球体系。 若一汽-大众再用小鹏技术,等于在自家后院再造一个“翻版大众”,研发资源内耗、车型定位撞车,经销商还没卖车先打价格战。

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有驾

零跑B平台恰是完美避风港:它尚未被大众全球体系收编,一汽-大众能借此开发专属中国的平价车,既不用看总部脸色,又能避开内部厮杀。

成本账算到螺丝钉,零跑让德国人服气

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有驾

零跑的全域自研堪称“成本杀手”:自研比例高达65%,零部件通用率88%,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让线束缩短至1500米,ECU控制单元从42个砍到28个。 这些数字背后,是生产线工人拧螺丝都能省下三秒的效率。

一汽-大众的产线还在为电动化改造烧钱,零跑杭州工厂却已能直接代工红旗同平台SUV。 对急着在2026年推10款新能源车的一汽-大众来说,这相当于拿到现成答案抄作业。

技术授权不绑股权,合资厂终于“挺直腰板”

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有驾

小鹏的合作门槛是大众集团真金白银砸下7亿美元和4.99%股权,决策链要从沃尔夫斯堡总部绕地球半圈。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练就的“技术授权”模式,就像卖软件许可证:一汽-大众付钱拿架构,本地化生产自己把控,连会议室咖啡钱都不用分摊。

让德国工程师咋舌的是,零跑B平台已通过欧盟认证,上半年靠它出口超2万辆,欧洲人贡献了84%销量。

一汽大众为何“抛弃”小鹏选择零跑?合资巨头的生存逻辑变了!-有驾

一场反向技术输出,撕掉合资车企的“贵族标签”

当一汽-大众的工程师拆解零跑B平台时,游标卡尺量出的不仅是零件尺寸,是合资光环的消散。 曾经用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彻底翻篇了。

零跑用29.3万辆年销量和8%毛利率证明:在实验室里搞不出成本奇迹,在车间里才能。一汽-大众的选择,不过是在新能源绞肉机里,选了把更趁手的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