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战场上,蔚来公司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生存权划下了一道不太宽裕的安全线。上周(7月21日至27日),蔚来及其两个子品牌总计上险5000台新车。是什么概念呢?大致相当于一个中型厂商的人口普查小目标,但在“卷”味已经弥散到电池缝隙里的中国车市,这还远远算不上惊天动地。
首先,来看蔚来本牌。3250台,乍一看数字还成,但拆细一瞧,ET5、ET5T两款合计交付1440台,ES6/EC6系列则走出了1130台的“脚步”。至于摆在展厅用来证伪“蔚来只能造中型车”的旗舰ET9,交付区才探出45套钥匙。很显然,主力阵容还是那几款销量担当。反观乐道品牌,上周揽入了1510位新车主——但这里头几乎全是L60冲的业绩,L90只凑了个数,交付了50台,还都是试驾车。至于萤火虫,240台成了最新周报——好不容易爬过“万辆门槛”,最近却苗头下滑,怎么看都像是身板刚站稳,又被现实教了做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首先要承认,在如今新势力乱战的环境中,蔚来还能稳定输出,已经算得上“优等生”。问题是,如今但凡扯上新能源汽车,就得和理想的月销新高、小鹏的技术宣传,或者比亚迪动辄五位数的战绩做横向对比。说得直白点,蔚来这5000台,放在新能源大潮里,无异于一滴墨汁洒在黄河。不是不努力,而是玩家太狠,潮水太急。
说回蔚来自己,四处贴牌卖车的策略算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答题卡涂改法。一个主品牌蔚来,两面子品牌乐道和firefly萤火虫,无非是想撑起规模效应。理论上,牌子越多,市场定位越广,客户“捞”得就越多。但问题来了,新品牌的孵化速度虽快,内核是否够硬?你看乐道路数,L60卖得风风火火,L90还没上市就试驾交付,官方自信心爆棚地放话“备货充足8月1日即可交付”。这场面,不能说没魄力,但一不留神就容易成为压仓大户。
至于萤火虫,这台月交付刚刚千万级的小家伙,正面临成长的“叛逆期”。刚破万辆大关,销量就卡壳,日常要面对新晋低价微型纯电爆款的冲击——既想卷价格,还想卷品牌调性,现实告诉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毕竟,在新能源汽车堆积如山的牌桌上,单靠可可爱爱的外形已不够,核心技术和服务网络才是决定生死的筹码。
然而,这一切看似是数字游戏,本质上却是汽车行业红海竞争的冰山一角。每一个交付数字,背后都是十几亿美元研发、产能押注和渠道博弈的结果。蔚来选择“合纵连横”,多品牌多车型辐射不同市场区间,希望能以细分市场包抄主流。可汽车是工业化的残酷赛道,不得不怀疑:再细致的“市场一刀切”,能否分到一个比大厂更肥的蛋糕?能否实现如愿的规模化盈利?还是只是在维持一场体面却日益吃力的自我较量?
从乐道L90的上市节奏看,官方斩钉截铁地宣布7月31日上市、8月1日开启交付,主打的就是不拖泥带水的效率感。如果说昔日新势力靠PPT和“首发亮相日”撑市场信心,如今的蔚来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只争朝夕”的跑步节奏,可这背后的压力,其实比舞台灯光下的颜值比较更能让人夜不能寐。搞不好,营销主管比车主看得更清楚:新品上市快一步,库存压力也紧随一步。如果不能形成滚雪球的效应,未来终将成为存量市场的一次鲶鱼惊梦。
最后再说说蔚来此番兵分三路的战略。用和菜头惯用的比喻法,这就像下围棋时同时摆三副棋盘,看似气势如虹,实际上每块棋盘双方势均力敌,一不留神局面就会全面吃紧。新技术、新车型频发,是否能形成消费者忠诚度迭加?多品牌运营,能否避免“鱼龙混杂”“自我蚕食”?每一个选择都带着赌徒的孤注一掷。毕竟,未来所有商业故事的开头都是“交付量”,而结局则决定于谁手里的“现金流”还能撑多久。
蔚来的这场马拉松,其实关乎所有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命门:谁能熬过“规模不够,故事过时”的大浪淘沙期,谁才配在新能源的天花板抬头仰望星空。至于谁是赢家,也许时间才是最好的裁判员。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