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高速收费圈又有大动静!听说ETC可能要被新的“车牌付”取代,这消息一出来,车友群都炸锅了。这“车牌付”到底是啥“神器”,真能把ETC拍在沙滩上,成为主流吗?今天咱就好好唠唠。
先给不太了解的朋友讲讲“车牌付”是咋回事。简单来说,它就是利用车牌识别技术,把你的车牌和支付账户绑定。过高速收费站的时候,摄像头“咔嚓”一下识别车牌,然后自动从你绑定的微信、支付宝或者银行卡里扣费,全程不用停车,也不用掏手机,真正实现“无感支付”,一脚油门就过去,那叫一个丝滑。
再看看ETC。它曾经可是高速收费的“扛把子”,通过车上装的OBU设备和收费站的感应装置配合,实现不停车收费,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前几年大力推广的时候,好多车主都积极去装,毕竟不用在收费站排队缴费,能省不少时间。但用着用着,问题就来了。
先说安装和使用,ETC得专门去银行或者服务点安装OBU设备,还得绑定银行卡,手续有点麻烦。要是换车了,还得重新办理。而且设备还可能出故障,没电、感应不灵啥的,关键时刻掉链子,真让人头疼。我有个朋友,有次着急出差上高速,结果ETC设备突然没反应,后面车喇叭按得震天响,他手忙脚乱,别提多尴尬了。
还有安全问题,之前有报道说ETC存在被盗刷风险,虽说现在很多银行升级了防护,但还是让不少车主心里犯嘀咕。另外,ETC的通行费发票有时候不能及时获取,对于需要报销的车主不太友好。
反观“车牌付”,优势可太明显了。第一,它不用安装任何设备,对那些不常跑高速,或者临时上高速的车主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不用花时间去装ETC设备,也不用担心设备坏了。第二,操作简单。车主只要在手机APP或者小程序上完成车牌和支付账户的绑定,就万事大吉。过收费站时自动扣费,完全不用手动操作。
从数据上看,“车牌付”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全国高速公路车牌付覆盖率已经超过78% ,今年第二季度,全国高速公路车牌付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例达到42.6%,环比增长7.3个百分点 。在浙江、广东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比例甚至超过60% 。
不过,“车牌付”想完全取代ETC,成为绝对主流,也没那么容易。一方面,它还有技术难题要攻克。比如说,遇到雨雪、大雾这些恶劣天气,车牌可能被泥水遮挡,或者光线不好,摄像头识别车牌就容易出问题,导致扣费失败或者通行受阻。虽然现在主流的车牌付系统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9.87% ,但特殊情况还是会影响体验。
另一方面,隐私安全和系统兼容性也是挑战。车牌信息关联个人账户,一旦系统被攻击,个人出行信息就可能泄露。而且不同省份的车牌付技术标准不太统一,跨省使用的时候,识别率可能下降,给经常跑长途的车主带来不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ETC和“车牌付”更可能是长期共存、相互补充的关系。ETC技术成熟,在高峰期和恶劣天气下,通行的稳定性还是有保障的,适合那些高频通行、追求稳定的车主,像货车司机、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高速的通勤族。而“车牌付”则更适合低频出行、追求便捷,不想安装设备的车主,或者临时租车跑高速的人。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许会出现融合ETC和车牌付优势的新收费方式,进一步提升高速通行体验。但不管怎么变,目的都是为了让咱们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作为车主,咱们就等着看这场高速收费变革,到底会怎么发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