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要说咱们身边变化最大的事儿,那肯定少不了满大街跑的电动汽车。
这车开起来确实安静,提速也猛,车里头的大屏幕跟个小电视似的,科技感是真足。
可说实话,这心里头是不是也总有点不踏实?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个方便舒适,但最最根本的,不还是图个安安全全吗?
新闻里隔三差五就看到,哪个牌子的电动车突然着火了,或者轻轻一碰就散架了,还有冬天续航里程直接打对折,开到充电站发现充电桩跟车“八字不合”,充不上电干着急。
这些事儿听多了,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
根据一些公开的报道统计,光是去年到今年,跟电动车有关的燃烧、失控、刹车失灵这类让人揪心的事儿,就发生了二百多起。
这市场就像个跑得飞快的年轻人,劲头十足,但脚底下有点踉跄。
车企们一个比一个卷,今天你加个大沙发,明天我弄个智能冰箱,都在拼谁的“面子”更好看。
可这“里子”呢?
就是那些真正关系到咱们生命安全的,比如车身结构够不够结实,电池热了会不会有危险,这些核心的东西,很多时候只要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及格线,就不再多下功夫了。
这就好比盖房子,外墙刷得漂漂亮亮,里头用的砖头水泥却刚刚达标,这样的房子你敢住得安心吗?
就在大家一边享受着电动车带来的新鲜感,一边又为安全问题感到焦虑的时候,有家车企站出来干了件挺实在的事。
这家车企就是北京现代。
前不久,他们花了上亿的真金白银,给自己家新出的一款叫ELEXIO的纯电SUV,办了一场公开的“期末考试”。
又是撞车又是各种极限测试,把一辆车能遇到的糟心事儿几乎都模拟了一遍。
不过,比这场大张旗鼓的测试更引人关注的,是他们同时向整个汽车行业发出了一个倡议,拿出来一份文件,叫《“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不光是夸自己产品好,更是直接向现在市场上那些只重表面、不重安全的风气喊话:“咱们都实在点,把安全这件天大的事儿,重新摆在最中间的位置吧!”
那么,这份听起来挺厉害的白皮书,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它其实就是想把“造一台安全的车”这件事,说得明明白白,定下一些具体实在的标准。
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背后是现代汽车在全球卖车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尤其是在他们那个已经卖了上百万辆的E-GMP纯电平台上验证过的。
它把一辆好车应该具备的素质,分成了三个大块儿来讲,分别是操控、品质和安全,每一块都给出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的要求。
先说说操控。
很多人觉得电动车就是电机加电池,开起来都差不多。
但这份白皮书认为,电动车不应该只是换了个动力,更应该带来更好的驾驶感受。
它专门挑了现在很多电动车的毛病来说。
比如,不少人开电动车上高速,速度一快就觉得车身发飘,心里没底。
白皮书里就规定,车子得在每小时180公里的高速下进行测试,看车身稳不稳,方向盘听不听话。
再比如刹车,这是保命的东西。
白皮书定的标准是,从每小时100公里刹到停住,距离要短到35.22米,这在同级别车里算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
而且,光刹住一次还不行,得连续重刹10次,性能都不能有明显下降。
这就避免了关键时刻“一脚软”的尴尬。
还有那个考验车辆躲避能力的麋鹿测试,标准也比国标更严。
甚至还模拟了刮12级台风的天气,在时速100公里的时候,用大风对着车身侧面猛吹,看车会不会被吹得偏离路线。
这些测试,都是在模拟真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最危险的驾驶情况。
再来说品质。
这部分主要解决的是咱们日常用车时遇到的各种烦心事。
比如北方的朋友最怕的冬天,车子被冻住,续航里程大打折扣。
白皮书里就要求,即便是在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里,车辆不仅要能正常启动,还得能一边给电池加热,一边正常充电。
在零下7度的环境中,续航打折的程度也要比行业平均水平好得多。
还有充电这个老大难问题,相信不少电动车主都遇到过,兴冲冲开到充电站,结果发现充电枪插上没反应。
白皮书就提出,车辆的出厂设置必须能兼容全国绝大多数、超过500个品牌的充电桩,做到“不挑食”,让车主去到哪儿都能安心充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这部分,白皮书可以说是把标准定到了“天花板”上。
它明确提出,一辆给老百姓日常开的车,在车身最关键的承重部位,比如A柱、B柱这些地方,要使用一种叫热成型钢的超高强度钢材,用量不能低于22%,整车的高强度钢材用量不能低于50%。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好比给车里的乘客造了一个坚固的“安全座舱”,大大超过了行业的一般水平。
在碰撞测试方面,它也觉得现行的法规测试有点“温柔”了。
现实中的事故往往更复杂、更猛烈。
所以白皮书设定了更接近真实事故的测试场景,比如用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进行小角度偏置碰撞,这种碰撞最考验车头的坚固程度,还加上了碰撞后翻滚的测试,模拟事故后的二次伤害。
在这样严苛的测试之后,它要求车辆的安全气囊必须正常弹出,车门要能自动解锁方便逃生。
更关键的是对电池的保护,要求碰撞发生后的5分钟内,电池包的温度要快速下降超过10摄氏度,防止热失控起火;高压电系统要在0.1秒内瞬间切断,防止漏电伤人。
这些具体到秒和毫升的数字,背后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此外,那些主动安全配置,比如能帮你紧急刹车的AEB功能,要求在时速50公里的情况下也能刹停;全车至少要标配6个安全气囊;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这些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能当成高配车型的专属,必须全系都有。
可以说,北京现代发布的这份白皮书,就像是给整个行业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良心线”。
它第一次把“安全”、“品质”这些过去听起来很模糊的词,变成了一个个可以测量、可以验证的具体数字。
它给咱们普通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以后我们看车,就不光是看屏幕大不大、加速快不快了,我们可以拿着这些标准去问问销售:“你这车,热成型钢用了多少?连续刹车会不会衰减?极端天气下续航怎么样?”当问这些问题的消费者多了,车企自然就不敢再马虎了。
其实,重视安全的也不止北京现代一家。
就在不久前,赛力斯集团的董事长也公开说,“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这说明,行业里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花里胡哨的功能只是一时的新鲜,真正能让一个品牌走得长远、赢得人心的,永远是安全这个最根本的基石。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愿意静下心来,用真实的数据和严苛的标准去造车,而不是沉迷于营销和炒作,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放心选择、安心驾驶的电动汽车时代。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整个行业走向成熟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