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车销量输了更扎心 合资品牌定价权彻底丢了 谁还信它是“高高在上”?
01 先说件事
上个月有车友和我吐槽
他爸前年买了辆合资品牌B级车
指导价快30万
咬咬牙贷了款
今年一个朋友刚提了同款新车
裸车价直接干到20万
两人一对比 心里咯噔一下
新车折价仿佛打了7折 送保养还包上牌
当初老车主那叫一个苦涩
身边不少人最近问我 合资车到底怎么了
是良心发现打折回馈大家 还是市场扛不住了要甩货
02 合资车的“脸”到底丢哪了
说起来也挺有反差
过去十几年 基本都是合资定规则 自主卷升级
丰田大众说15万就是15万
国产品牌只能乖乖卡在13万打配置
合资说高级感等于德味日工艺
我们只能认
有点像小时候玩游戏 总是对方出牌 我们等着拍脑袋跟进
可这几年局势转了
现在自主品牌不光销量碾压
还直接“背刺”了合资的定价权
以问界M7为例 2023款上市后直接吊锤不少合资SUV
配置卷到天花板
合资要跟只能靠终端疯狂优惠
说人话就是 自主车定完价 合资只能往下压 甚至15万的自主 SUV 定出来后 合资13万撑死了
定价锚点早就不是外资品牌一句话
03 折价潮 只是表象
你可能以为 捡便宜落地没毛病
但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第一 合资品牌用高指导价打折销售
其实是渠道和利润体系崩了
经销商要么赔本出库 要么库存堆仓库发愁
遇到二手车 旧车主那真叫“吃瓜” 自己可能还高价买来的
现在新车大甩卖 二手保值直接瞬间蒸发
我遇到过一哥们 去4S店给车评残值 差点没气直冒烟
第二 一旦定价权没了 产品生命周期控制也乱套
比如丰田本来一年一大改 结果现在要看国产新能源出啥再跟
被牵着鼻子走
技术也跟着变 “800V”、“城区NOA”、激光雷达这些词 你问十年前的大众 他们还觉得“啥玩意儿”
现在不卷不行啊
04 自嘲一下 谁能想到
合资车会有今天
我当年修车的老师抬头就是“日系可靠 欧系底盘”
我们编辑部以前写选车教程 翻来覆去都是奥迪、宝马、奔驰
谁还敢说国产是主流
现在呢
不仅价格被锚定 “好车”的定义也换人说了
以前合资说哪些是高级感 大家都服气
现在一辆国产新能源20万 能拿下三大屏 埃安、比亚迪、理想 卷到出新高度
你要不服气?技术含量、“底蕴”这种话说说容易 真做出来咋就比不过?
反着想 其实挺有意思
如果明天所有车企都只能按国产的标准卷 最终用户会不会成为最大赢家
05 别以为只关乎面子
其实丢掉定价权 对品牌影响厉害
再举个身边例子
我们单位司机原来买二线合资轿车 涨价降价全靠厂家一纸名单
现在每个月都在问 还能保值不 以后出二手会不会亏惨
说白了 决定权是谁家手里 话语权就是谁的
再像高铁、移动支付这些轨道 一旦中国特色变全球样板 合资品牌未来真要跟着中国节奏走
每次技术路线切换都得看中国消费者脸色
到头来 谁还信合资是顶流 谁还信它能高高在上
06 回头看一眼 还是那句老话
买车比拼的不是折扣大小
而是品牌底气和技术真本事
定价权和定义权 未来看谁家能稳得住
用车嘛 也别迷信过去那一套
剩下的事 咱走着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