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可是让咱们汽车圈的各位都精神一振!
两个月前,各大车企纷纷拍着胸脯,承诺要给供应商结清货款,账期一律缩短到60天。
这可不是小事,这直接关系到多少小老板、多少小企业能熬过难关,继续把生产和研发干下去。
如今,60天期限已到,大家心里都揣着一口气,想知道这承诺到底有没有兑现?
就在这时,工信部这个“大管家”,也按捺不住了,在自家的“工信微报”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车企承诺60天支付账期,进展怎样?”。
这架势,就是要将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伙儿说个明白。
结果呢?
好家伙,直接点名表扬了三家企业: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还有赛力斯集团!
这三家能做到,说实话,有两家并不算太出乎意料。
一汽集团,作为央企的“金字招牌”,在金融界那可是“香饽饽”。
融资贷款,那叫一个顺畅,资金这块儿,底气十足。
这如同手握一张“国家认证”的通行证,花钱自然底气更足。
赛力斯,这几年可谓是“风头正劲”!
问界系列车型卖得那叫一个火爆,可谓是“供不应求”。
销量上去了,钱袋子自然也鼓了,资金周转那叫一个“宽裕”,给供应商结账,这点小钱,自然是“洒洒水”。
这就像最近手气好,赚了大钱,给亲友发红包,那叫一个“阔绰”。
然而,广汽集团,这波操作,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熟悉广汽的朋友们,都清楚这几年它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从去年起,经营上就颇为“水逆”,到了2025年上半年,更是直接从“盈利大户”跌落为“亏损户”,压力如山。
过去,广汽还能依靠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这两位“赚钱主力”,勉强维持。
但如今,广汽本田自身难保,销量下滑严重,还能为集团贡献多少利润?
广汽丰田虽然销量尚可,但营收下滑明显,利润率也“腰斩”,分给集团的利润,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地,广汽集团还能确保对供应链企业的正常结算,这实属“不易”。
这恰似一位身处逆境的掌舵者,在风雨飘摇中,依然能稳住船舵,保障船上所有人的生计。
这背后,必然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周全的考量。
“60天账期”,这背后是怎样的“硬核实力”和“担当”?
一汽和赛力斯能做到,它们各自有“看家本领”。
一汽集团,凭借央企的身份,国家信用背书,在融资方面能获得更优厚的条件。
而赛力斯,则是因为产品卖得好,带来了充裕的现金流,如同“源头活水”般滋养着企业的运作。
但广汽集团,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实力”,更值得我们细品。
它说明,即使面临挑战,企业依然能将对合作伙伴的支付放在优先位置,这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企业信誉”。
这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言,“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时。”广汽集团在“时不利”的情况下,依然能“求之于势”,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甚至积极寻求外部支持,方能做到这一点。
一处细节,折射出“大格局”
我们“用车社”,平日里最爱聊的是汽车本身,从外观线条的流畅,到内饰材质的细腻触感,再到动力系统的澎湃声浪。
但今天,我们将目光稍微“拉远”,去审视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情味”与“责任感”。
一辆车的诞生,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产业链条。
每一块钢板,每一个电子元件,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
若车企不能按时支付货款,供应商便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严峻考验。
试想,若您是供应商,辛辛苦苦生产出产品,按时交付给车企,结果等了数月,货款仍未到账,您的企业还能否继续运转?
员工的薪资如何发放?
设备的维护又从何而来?
您还能否继续投入研发,去创造新的材料与技术?
因此,一汽、赛力斯、广汽能够兑现“60天账期”,这不仅是“履行承诺”,更是对产业链上每一位参与者的“尊重”。
这如同《论语》中所言,“言必信,行必果。”广汽集团的这一举动,便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
未来的“考题”,还有谁能“交出好答案”?
如今,这三家车企算是“交上了一份值得肯定的答卷”。
但汽车市场的“考验”,远未结束。
未来,将有更多车企面临类似的“压力测试”。
我们不妨继续关注,看看哪些车企,能够真正做到“言出必行”,哪些曾经做出的承诺,能够持续兑现。
又有哪些车企,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力不从心”,无法兑现?
这件事情,着实耐人寻味。
它不仅关乎汽车行业的“钱袋子”,更关乎整个行业的“信用根基”。
一个缺乏诚信的行业,很难获得长远的、健康的发展。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选择一款车的时候,除了关注车辆本身,是不是也应该多了解一下,这个品牌,对待它的合作伙伴、它的供应商,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它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
毕竟,一个懂得善待其合作伙伴的企业,才更有可能,也同样会善待它的每一位顾客。
这件事,您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