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你要是跟人聊车,不说两句“电动化”、“智能化”,都感觉自己是从上个世纪穿越过来的。
满大街跑的,要么是顶着个大电池包、安静得像幽灵一样的“大块头”SUV,要么就是恨不得把风阻系数刻在脸上的轿跑。
就连丰田那样的“老顽固”,复活个普拉多都羞答答地塞进一套轻混系统,好像不带点“电”就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这股风潮刮得,让人不禁想问一句:纯粹的燃油车,是不是真的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那些伴随着轰鸣声、汽油味和肾上腺素飙升的“铁疙瘩”,还有人愿意为它们买单吗?
就在我以为答案是否定的,准备含泪跟我的V6告别时,福特突然跳了出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吼了声:“谁说的!”
然后,就把这台全新的福特探险者昆仑穿越版扔到了我们面前。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台车,我的感觉很复杂。
它就像一个在健身房里把肌肉练到拉丝的硬汉,却穿着一身高定西装,口袋里还插着支万宝龙的钢笔。
这种矛盾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先别急着聊它那身“西装”,直接扒开看看“肌肉”。
2.3T的EcoBoost发动机配上一个档位多到数不过来的10AT变速箱,这套组合拳在福特自家兄弟比如Mustang和福特Ranger上早就证明了自己,动力输出那叫一个随叫随到。
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来自纵置后驱平台。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的“底子”就不是一台普通城市SUV,天生就带着一股不安分的野性。
再加上那套能锁止的四驱系统和后桥差速锁,这可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电子辅助,这是能让你在泥潭里真正“脱困”的硬家伙。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就在你以为它是个四肢发达的糙汉子时,你拉开车门,瞬间会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
一块12.3英寸的仪表盘,再加上一块能从主驾一直延伸到副驾的27英寸“带鱼屏”,科技感直接拉满。
无线充电、电子换挡、方向盘加热……这些配置放在任何一台豪华轿车上都毫不违和。
福特好像在说:“谁规定了玩越野就得吃苦受罪?成年人的世界里,我全都要!”
你可以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优雅地碾过碎石路,这画面想想都带感。
当然,光有这些还不够。
昆仑版真正下功夫的地方,在你看不到的底盘。
厂家宣称用上了“钢板装甲底盘”,听着就跟中世纪骑士的铠甲一样,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接近角23度,离去角24度,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它征服各种烂路和陡坡的底气。
更别提那个原厂就给你配好的拖车钩,这简直就是官方盖章认证的“专业玩家”身份牌。
看到这里,硬核越野迷们可能要开始挑刺了:“等等,这货用的是承载式车身吧?这能算硬派?”
问得好,这恰恰是这台车最“分裂”、也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传统的硬派越野,比如牧马人、普拉多,都是非承载式车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大梁”。
好处是皮实耐操,抗扭性强,坏处就是在城里开起来像开船,舒适性基本为零。
而福特探险者昆仑版,选择了承载式车身,但又在底盘上做了大量的强化,比如增加了专用的回弹弹簧。
这操作,就像是给一个西装革履的特工配了一身顶级的防弹内衬。
福特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它不想放弃城市用车的舒适性,因为绝大多数车主90%的时间还是在铺装路面上行驶。
它要的是一个“全能选手”,一个既能在周一到周五体面地接送孩子上下学,又能在周末带你逃离城市去野外撒欢的伙伴。
这种“既要又要”的思路,必然会引来争议。
纯粹主义者会觉得它不够“硬”,城市用户可能会觉得它过于“野”。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它不再强迫你在“诗和远方”与“柴米油盐”之间做单选题。
更绝的是,它还提供了5座、6座、7座三种座椅布局。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台能带你去翻山越岭的猛兽,同样能满足你“二胎家庭”或者带上双方父母一同出游的需求。
这种面面俱到的设定,简直把中国消费者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当电动爹们大行其道的时候,花将近37万买一台这样的纯燃油“大家伙”,到底值不值?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性价比问题了。
它更像是一种态度的选择。
选择它,可能就是选择了一种不愿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机械质感和内燃机轰鸣声最后的坚守。
这台福特探险者昆仑版,或许不是最纯粹的越野利器,也未必是最高效的城市通勤工具。
但它就像这个时代里一个倔强的逆行者,用一身肌肉和满腹才华告诉你:在电动化的浪潮席卷一切之前,燃油车的黄金时代,还想再唱一首华丽的挽歌。
那么,你会为这最后的轰鸣声,鼓掌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