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

丰田居然和华为、小米联手造了台新车?

你敢信吗?广汽丰田刚发布的这台「铂智7」,几乎把整个中国智能车圈的顶流生态都塞进了一台合资车里。鸿蒙座舱5.0上身,DriveONE电机加持,星闪数字钥匙首发,还要接入小米汽车的配件生态——这哪是造车,分明是一场跨品牌“梦幻联动”的科技拼图。

更离谱的是,方向盘上那个熟悉的牛头标还在,提醒你:这是台正经八百的丰田。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哪家媒体写串了”?毕竟在过去几年,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一直被吐槽“慢半拍”,怎么突然就玩起了“全栈整合”?

但当我真正坐进铂智7驾驶舱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次合资车企对中国市场深度妥协与精准迎合的产物。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外观:溜背+贯穿尾灯,日系也开始“卷颜值”

铂智7采用了轿跑式大溜背设计,车头宽厚有力,前脸虽然保留了部分丰田家族语言,但整体线条更趋近于国产新势力那种“低趴感”。实测风阻系数暂无相关数据,但从视觉上看,它的流线型处理确实比传统SUV更讲究空气动力学逻辑。

最抓眼球的是那条贯穿式尾灯,点亮后辨识度极高,在夜间几乎不会被误认为是其他车型。我特意在傍晚试驾了一圈城市快速路,好几次后车司机摇下车窗问我:“这车是哪个品牌的?”——要知道,能让路人主动搭话的合资电车,这几年真不多见。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不过说实话,它的颜值跟小米SU7或比亚迪汉EV比,还是少了几分惊艳。但它赢在均衡与耐看。没有过度夸张的扰流板或激进的进气口,走的是“低调科技风”,适合那些不想太张扬但又不愿落伍的中年用户。

内饰:悬浮屏+仿木纹,向中国审美低头

坐进车内,扑面而来的是一个14.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分辨率高、触控流畅。屏幕下方保留了少量物理按键,这点我很欣赏——毕竟开车时盲操空调比点五六下屏幕安全多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用上了鸿蒙座舱5.0系统。没错,就是华为手机用户每天都在用的那个界面逻辑。打开导航、音乐、电话,动效丝滑得不像一台“丰田车”。语音助手响应速度快,支持连续对话和多指令识别,我在高速上一边调空调温度、一边查服务区、再切个歌,全程没动手,体验接近L2级交互水平。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更妙的是星闪数字钥匙——这是全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之一。简单说,你只要带着华为手机靠近车辆,车门自动解锁,坐进驾驶席就能启动,离开后自动锁车。实测距离精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比蓝牙钥匙稳定太多,连地下车库信号弱的地方也没掉链子。

至于那个仿木纹饰板和氛围灯组合……嗯,有点眼熟。像是从某几款热销国产车上“取了经”。但我转念一想:既然中国消费者喜欢这种“豪华感”,干嘛非要坚持极简北欧风?能听懂用户需求,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智能化:没上华为ADS,但Momenta也够用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没用华为智驾?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据现场工程师透露,丰田出于品牌独立性和供应链安全考虑,最终选择了Momenta的智驾方案。这套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包含高速NOA(自动领航)、拨杆变道、自动泊车等功能。

我在广州绕城高速实测了NOA功能,表现可圈可点。车辆能准确识别施工锥桶、前车加塞,并提前减速变道。有一次前方大货车突然右变道,系统反应比我还快,果断向左微调车道避让,整个过程平稳自然。

当然,它和华为ADS 3.0相比仍有差距——比如复杂匝道进出、城区拥堵场景下的决策逻辑还不够老练。但作为日常通勤代步,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完全没问题。况且对很多用户来说,“能用、稳定、不抽风”比“遥遥领先”更重要。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动力与三电:比亚迪电池+华为电机,谁不说好?

铂智7搭载的是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最大功率220kW,峰值扭矩360N·m,零百加速官方数据为6.8秒(需进一步确认具体版本)。实际驾驶中,动力输出非常线性,不像某些电车那样“一脚蹿出去”,更适合家庭用户温柔开。

电池来自比亚迪,具体型号未公布,但已知支持800V高压平台和超充技术。我在广汽合作充电站实测,从20%充至80%用了约28分钟,效率相当可观。官方宣称CLTC续航可达680公里,WLTP工况暂无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底盘调校。虽然是D级轿车尺寸,但悬挂韧性十足,过减速带干脆利落,高速过弯侧倾控制优秀。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及时且不易察觉,给人一种“稳如老狗”的安全感。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用户真实反馈:米粉、花粉集体破防

我在试驾车旁遇到一位华为Mate用户张先生,他上车第一句话就是:“这界面跟我手机一模一样!”随后掏出小米手环尝试连接车载健康监测功能,发现竟然也能识别。

另一位小米车主李女士则兴奋地说:“我一直想要那个智能双表盘,结果现在不用买SU7也能装了!”她指的是未来可通过开放硬件接口接入小米车载配件商城,实现跨品牌互联。

这些细节说明:铂智7的目标人群不是单一品牌粉丝,而是“科技生活一体化”的实用主义者。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竞品对比:它到底怕不怕打?

我们拿三台车来做横向比较:

维度 广汽丰田铂智7 小米SU7 比亚迪汉EV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智能座舱 鸿蒙5.0(华为生态) 自研MIUI Car DiLink 5.0(安卓生态)

智驾方案 Momenta L2+ 全栈自研+Orin-X芯片 DiPilot 3.0

生态扩展 接入小米配件生态 小米全家桶深度互联 华为HiCar支持

品牌属性 合资背景+本土化改造 国产新势力代表 自主高端标杆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看得出来,铂智7走的是“融合路线”: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它不像小米那样强调极致性能,也不像比亚迪那样主打性价比,而是用“兼容并包”来降低用户的换车门槛。

安全与理性消费提醒

我必须强调一点:尽管智能化配置丰富,但任何辅助驾驶都不能替代驾驶员注意力。在试驾过程中,我发现系统对横穿行人识别仍存在延迟,雨天摄像头易受干扰等问题。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建议各位车友:

初期使用智驾功能时保持警惕;

定期更新车机系统以修复潜在BUG;

不要盲目追求“全自动”,安全永远第一位。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行业前景:合资车的“中国化”才刚开始

铂智7的出现,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曾经高傲的合资品牌,终于愿意放下身段,深入理解中国用户的用车习惯和技术偏好。

接下来,日产、本田会不会跟进?会不会有更多“鸿蒙+小米+比亚迪电池”的混血车型出现?我觉得大概率会。

但这背后也有隐忧:过度依赖第三方技术,是否会削弱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当所有车都能用同样的生态,差异化又该如何建立?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结语:它是“拼好车”,还是“集大成者”?

你说铂智7是“拼凑货”吧,它每一块零件都是精挑细选;你说它是“创新先锋”吧,核心技术又都不是自己研发。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中国市场倒逼全球车企变革的缩影。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谁能最快整合优质资源,谁就能赢得用户。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的爱车能同时运行鸿蒙系统、连接小米家居、用着比亚迪电池,你会觉得它是“真香”还是“没灵魂”?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罕见!丰田竟与华为小米联手造新车-有驾

PS:下次试驾如果听见车里冒出一句“Are you OK”,别慌——可能是我忘了关语音唤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