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

最近的汽车圈,可真是热闹得像个大集市,每天都有新鲜事上演,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要问在这场你追我赶、拼得刺刀见红的激烈竞争里,车圈能不能太平下来?

答案恐怕是明摆着的:根本不可能。

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有驾

也正因为不可能,咱们这些普通人就更有必要坐下来,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拿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来说吧,有的让人听了直摇头,有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比如说,一直走高端路线的蔚来汽车,它的老板李斌居然被一位老车主当面指着鼻子“教训”了五分钟,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另一边,华为加持的问界新车,刚发布就号称24小时订单突破了四万,这个数字着实惊人。

还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新闻,比如某款新车在路上突然“走不动了”的事件,以及有懂行的人出来爆料,说很多车企宣传的“小订过万”数据,其实水分很大,是造出来的。

这些事情,不管大小,总能被网络无限放大,传来传去就变了味儿。

现在这个时代,流量就是王道,只要一件事有点争议,就好像一块有缝的鸡蛋,马上会围上来一群“苍蝇”,嗡嗡嗡地没完没了,让人烦不胜烦。

咱们先说说蔚来这件事。

这两年,蔚来过得不太顺,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有驾

年年财报都是巨额亏损,总有人唱衰说它快不行了。

但今年,情况似乎有了点不一样的变化。

蔚来过去一直端着高端品牌的架子,可现在为了活下去,也顾不上面子了,直接撸起袖子下场跟对手们肉搏。

这种为了生存不惜一切的狠劲儿,说实话,还挺让人佩服的。

你看数据,8月份,蔚来交付了超过两万辆车,这已经是连续五个月的好成绩了;紧接着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营收和销量都在增长,亏损也在收窄,资本市场也给了积极的反应。

李斌更是放出话来,说公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为了这个目标,蔚来真是豁出去了,连全新的旗舰车型ES8都敢直接降价超过八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那位老车主为什么那么生气呢?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有驾

他觉得,自己当初是真金白银支持蔚来的高端梦想,看中的就是它的品牌价值和与众不同。

现在蔚来为了销量大降价,直接导致老车主手里的车不值钱了,这感觉就像被“背叛”了一样。

这件事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一个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时,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用李斌自己的话说:“活下去最重要”。

在生存面前,什么高端形象,什么品牌调性,都得先放一放。

蔚来这种“听劝”和改变,既是一种被市场逼出来的无奈,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选择。

这不仅仅是蔚来一家的困境,也是很多正在向上攀爬的中国品牌必须面对的艰难抉择。

再来说说那个“小订过万”数据造假的事。

圈外人一听可能觉得很震惊,怎么能骗人呢?

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有驾

但在汽车圈里待久了的人,大多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车企们惯用的一种宣传手段,是个“障眼法”。

什么叫“小订”?

说白了,就是你花个几百或者一两千块钱,先占个名额,这个钱随时可以退。

这跟咱们去一家网红餐厅吃饭,先拿个排队号差不多,拿了号不代表你最后一定会在这儿吃,可能逛一圈觉得等太久,就去吃别家了。

所以,“小订”数据跟最终的真实销量,差距可能非常大。

那车企是怎么把这个数字做得那么好看的呢?

方法五花八门。

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改数字,反正后台数据消费者也看不到。

高级一点的,就在数据前面加上一堆限定词,比如“累计意向用户”“全渠道咨询量”,把所有问过价、点过网页的人都算进去,听起来很唬人。

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有驾

还有的更绝,把自家卖得好的A车型的订单数据,挪一部分到新发布的B车型上,反正都是一个妈生的,内部调配一下,报表就好看了。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哄领导开心,完成KPI;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哄咱们消费者。

为什么非要这么干呢?

因为现在的汽车市场太卷了,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消费者都看花了眼。

一款新车如果上市时悄无声息,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这时候,一个“订单破万”的劲爆数据,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块大石头,能立刻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制造出一种“这车卖疯了,再不买就没了”的稀缺感。

再加上销售人员在你耳边说:“首批下定限时赠送好几万的权益大礼包”“现在下订,排产就靠前,能早点提车”,再告诉你“小订随时能退,没有任何风险”,就算再理智的人,心里也难免会动摇。

不过,随着小米这样自带巨大流量的“鲶鱼”冲进汽车行业,并且直接公布不可退款的“大定”数据,这种玩数字游戏的老套路也开始受到挑战。

小米把底牌亮了出来,逼得其他厂家也不得不更透明一些,这对消费者来说,终归是件好事。

车圈内卷不止,谁能独善其身?行业洗牌加速,未来何去何从!-有驾

除了这些,车圈还有很多值得说道说道的事。

比如,之前一直顺风顺水的理想汽车,销量连续几个月没怎么增长,说明市场竞争压力有多大;而一度不太被看好的零跑汽车,却悄悄地爬到了新势力销量榜的前列,上演了一出逆袭好戏。

就连行业龙头老大比亚迪,家大业大,也传出要调低年度销量目标的消息,可见即便是巨头,日子也并非高枕无忧。

更有趣的是,连做吸尘器的追觅科技这样的企业,也宣布要跨界造车。

这让人不禁想问,造车的门槛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今天的中国车市,这个周期可能被缩短到了“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

有风光的时候,也必然有失落的时刻。

表面上看,价格战好像停了,但实际上,企业之间的“内卷”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这种混乱和竞争,虽然看起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甚至有些“牛鬼蛇神”,但这恰恰是一个行业充满活力的表现。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过滤器,通过最残酷的优胜劣汰,把那些真正有实力、能适应市场、懂得消费者的企业筛选出来。

我们正在亲眼见证的,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到强,在走向世界之巅前,所必须经历的一场深刻而又痛苦的蜕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