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拉利忙着研究小米汽车,却无视问界?网友:华为智驾第一

最近,法拉利和现代被曝出购买小米汽车进行研究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尤其是华为的粉丝,对此感到不满,认为法拉利和现代“连研究问界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华为的智驾技术太强,根本研究不出来。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华为的智能驾驶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不是随便拆解几辆车就能模仿的。不过,法拉利和现代选择研究小米汽车,而不是问界,其实也有它们的道理。

为什么法拉利忙着研究小米汽车,却无视问界?网友:华为智驾第一-有驾

一、华为智驾技术太强,研究也没用

华为的粉丝之所以觉得法拉利和现代“不配”研究问界,主要是因为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确实领先。华为的ADS在国内已经是第一梯队,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顶尖水平。它的算法、数据处理能力、传感器融合技术,都不是简单拆解一辆车就能搞明白的。

智能驾驶的核心在于软件和算法,而这些东西不像硬件那样可以直观地测量和复制。就算法拉利和现代把问界的激光雷达、摄像头、芯片全拆下来,也未必能搞懂华为的代码逻辑。更何况,华为的智驾系统还在不断升级,今天研究明白了,明天可能又变了。所以,与其花时间去研究一个短期内无法复制的技术,不如把精力放在更容易量化的领域,比如性能。

为什么法拉利忙着研究小米汽车,却无视问界?网友:华为智驾第一-有驾

二、法拉利、现代研究小米汽车,是因为性能路线更契合

小米汽车从发布开始,就强调“性能”这个卖点。雷军在各种场合都提到小米SU7的加速、操控、赛道表现,甚至直接对标保时捷Taycan。这种定位,恰好和法拉利、现代的性能车路线契合。

法拉利是超跑品牌,现代虽然主打家用车,但近年来也在高性能领域发力,比如N系列车型。它们对车辆的加速、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等硬指标非常关注。而小米SU7的电机、电池管理、底盘技术,都是可以拆解和研究的。比如它的电机效率、电池散热方案、悬挂调校,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测试和数据对比来分析的。

相比之下,问界虽然也有不错的性能,但它的核心卖点是智能驾驶,而不是极致操控。法拉利和现代如果真想提升自己的电动车技术,研究小米汽车显然更直接,毕竟性能是可以量化的,赛道成绩、加速时间、极速数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指标,研究起来更容易出成果。

为什么法拉利忙着研究小米汽车,却无视问界?网友:华为智驾第一-有驾

三、鸿蒙智行走智驾路线,性能堆料一般

华为的鸿蒙智行主要走的是智能驾驶路线,而不是性能路线。它的车型在动力、操控上并不追求极致,而是更注重舒适性和智能化体验。比如问界M9,定位是豪华SUV,强调的是座舱体验和智驾能力,而不是赛道表现。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研究一辆车无非两个方向:要么研究它的性能技术,要么研究它的智能系统。如果它们对智驾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短期内无法突破,那自然会把目光转向性能更强的车型。小米SU7刚好符合这个需求,它的三电系统、底盘调校、轻量化设计,都是传统车企可以借鉴的地方。

另外,性能是可以“堆料”的。比如用更强的电机、更轻的车身、更高效的散热,就能提升赛道表现。但智驾不一样,它依赖的是长期的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不是靠堆硬件就能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法拉利和现代更愿意研究小米汽车,因为它们能更快地看到效果。

为什么法拉利忙着研究小米汽车,却无视问界?网友:华为智驾第一-有驾

四、写在最后

法拉利和现代研究小米汽车而不是问界,并不是因为问界不够强,而是因为两者的技术路线不同。华为的智驾技术确实领先,但也正因为太领先,反而让传统车企觉得难以模仿。而小米汽车的性能路线更符合它们的需求,研究起来也更直接。

当然,华为粉丝的不满也可以理解,毕竟华为在智驾上的投入和成果有目共睹。但商业就是商业,车企研究什么车,最终还是看哪个方向更容易带来实际收益。至少在现阶段,性能比智驾更容易量化,也更容易突破。至于华为的智驾技术,或许等到它们真正想转型智能化的时候,才会认真去研究。但那时候,华为可能又领先更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