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CT5,这车如今的跳水价,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听说有些地界儿,直接抹掉十一个W!
这可不是毛毛雨,都能再淘换一辆成色不错的二手车了。
照理说,这价位都快摸到一些合资B级车的边儿了,性价比堪称“划算到家”。
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就算如此,四月份的业绩也就三千多辆,这数字,咂摸咂摸,着实有点儿掉价。
你说这车寒碜吗?
行头、把式,该有的都有,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那仨瓜俩枣(奔驰、宝马、奥迪)还拿得出手。
卖相也说得过去,搁在道上,保准能赚点眼球。
那症结到底在哪儿呢?
一种调调是,牌子不够硬。
那仨瓜俩枣,毕竟是老字号的角儿,名头响亮。
就像说起手机,大伙儿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果子、棒子,而不是后来冒尖儿的国货。
牌子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开出去,旁人觉着你有里子。
凯迪拉克,虽说也算豪车,可总让人觉得差那么点儿意思。
另一种动静,新能源这茬儿事儿闹的。
现在满街窜的都是电驴子,提速嗖嗖的,智能化也高,还省银子。
对于后生仔来说,没准儿更愿意尝尝鲜。
而像凯迪拉克CT5这种老派的油车,纵使降价,也挡不住这股劲风。
就像当年诺记被智能机揍得找不着北一样,风向变了。
还有一种论调,没准儿是凯迪拉克自己作妖。
早先的凯迪拉克,给人一种“美式肌肉疙瘩”的赶脚,硬朗、生猛。
可现在这造型,虽说更洋气了,却也少了点自个儿的腔调。
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车市里,没了辨识度,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人堆里。
聊到这儿,我冷不丁想起一个哥们儿,当年铁了心要盘一辆凯迪拉克ATS-L,就是稀罕它的操控和劲头。
结果没开几年,幺蛾子不断,修车都修到怀疑人生。
虽说后来的CT5在耐用性上有所长进,但“美系车毛病多”的标签,恐怕一时半会儿摘不掉。
当然,也有人寻思,凯迪拉克CT5跌价,对买家来说是喜事。
赶上这趟车,能用更实惠的价格,拿下更高配置的车,有啥不乐意的?
再说了,对于那些好这口儿(操控),又不想随大溜儿买电驴子的人来说,CT5依然是个不错的备选项。
可话说回来,这销量上不去,对于凯迪拉克来说,肯定不是过日子。
光靠打折,只能管一时,治不了根儿。
它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的身段,瞅准目标客户,并在产品和售后上多下点功夫。
就像一个老相识,明明底子不赖,可就是跟不上溜儿,只能靠甩卖来糊口。
这让人唏嘘,也让人寻思。
在瞬息万变的世道里,死守着老一套,只会越来越被动。
只有不断充电、不断革新,才能在白热化的角逐中站稳脚跟。
跳水价,看似是凯迪拉克CT5的权宜之计,没准儿也是它的一次自救。
至于今后会怎么走,谁也说不准。
只是盼着,它能找准自己的门道,别落得跟当年的诺记一样,只剩下一个远去的背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