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跟广汽搞了个启境,它跟界字辈有啥区别啊?

车友们,最近汽车圈有个消息挺火——华为和广汽联手推出了全新品牌“启境”,首款车已经完成设计定型,预计明年就能和我们见面了。 这不,好多朋友都在问我,这个启境和华为之前的“界字辈”到底有什么区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起来,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一直有两条不同的路径。 一种是HI模式,车企主导,华为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另一种是智选车模式,华为全权主导,车企负责生产制造。 我们熟悉的问界、智界这些“界字辈”就属于后者,它们基本上都是由华为唱主角。

那么启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它打破了之前一方主导的合作模式,采用了类似合资企业的做法,华为和广汽双方共同决策、共同经营。 这种变化可不是小事,意味着两家企业都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我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两家百年老店一起开新餐馆,不再是简单的一方出配方、一方出现场,而是两位大厨一起站在厨房里,你负责调味,我掌握火候,共同炒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华为跟广汽搞了个启境,它跟界字辈有啥区别啊?-有驾

为了这种深度合作,华为派出了产品、营销、财经等各个领域的团队进驻广汽集团,实现“0延迟”沟通。 广汽也加入了华为的IPD和IPMS体系,这些都是华为积累了多年的高效工作流程。 据说理想状态下,能缩短产品上市时间4-6成,节约5-8成的开发资源。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更快体验到更好的产品。

说到这里,可能有车友会问:这种合作模式到底能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咱们先看看广汽能贡献什么。 广汽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老炮儿”,从1985年的广州标致开始,到后来的本田、丰田合资项目,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造车经验。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型——雅阁、奥德赛、汉兰达,都是广汽参与制造的经典之作。

而且广汽有着国内数一数二的品控体系,他们那个全生命周期QDR质量管理体系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严格。 再加上自家建设的“三合一”风洞实验室,这种硬件设施不是随便哪个新势力都能具备的。 广汽给启境带来的,是那种让人放心的踏实感,就像一个可靠的“盾牌”。

那么华为呢? 华为无疑是那把锋利的“矛”。 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稳坐第一梯队。 还记得2021年那段刷爆车圈的视频吗? 搭载华为智驾的极狐阿尔法S在上海闹市区自如穿梭,简直像科幻片成了现实。

华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是国内唯一能自研全套智驾硬件和软件的厂商——从传感器、芯片到算法和模型训练,全部自己搞定。 这就像一个大厨不仅会炒菜,连种菜、榨油、酿酱油都亲力亲为,对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这种全栈自研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响应速度更快、系统更稳定。 其他品牌的智驾系统往往采用多家供应商的硬件,信号传递过程中会有转译误差,累计时延可能达到几百毫秒。 而在瞬息万变的驾驶环境中,这几百毫秒往往至关重要。

华为跟广汽搞了个启境,它跟界字辈有啥区别啊?-有驾

所以你看,启境这个品牌,既有广汽近半个世纪的造车底蕴和品控能力,又有华为顶尖的智能驾驶技术,这种组合在目前的汽车市场确实独树一帜。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组合瞄准的是哪部分消费者呢?

华为跟广汽搞了个启境,它跟界字辈有啥区别啊?-有驾

根据我的观察,HI模式吸引的大多是传统车企的粉丝,智选车则更受追求前沿科技的“极客中产”青睐。 而在两者之间,其实存在一个更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车子有特别突出的长板,但希望它没有明显的短板,是一个“不会错的选择”。

华为跟广汽搞了个启境,它跟界字辈有啥区别啊?-有驾

想想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买一辆30万左右的车时,不正是这种心态吗? 既想要可靠的品质和扎实的造车工艺,又不想错过最前沿的智能科技;既看重品牌底蕴,又期待创新体验。 启境瞄准的,似乎正是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满足的需求。

我特别注意到广汽董事长冯兴亚说过的一番话,他说IPD改革是个长期任务,启境品牌需要做好长期主义。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听到“长期主义”这四个字,反而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踏实。

毕竟,买车不是买快消品,它关系到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出行体验。 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的稳定性,这些看似不那么炫酷的因素,恰恰是我们用车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据说启境的首款车将定位在30万左右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 这个价位段目前竞争异常激烈,但启境这种“强强联合”的独特模式,确实有可能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

想象一下,当一辆车既拥有广汽严苛品控下的扎实制造工艺,又搭载华为最前沿的智能驾驶技术,这种组合会不会成为新能源市场的“全能选手”?

当然,目前关于启境的具体车型信息还不多,内饰设计、空间布局、续航表现、充电效率等关键参数都还需要等待官方进一步公布。 但单从合作模式和双方资源来看,启境确实值得期待。

车友们,面对这样一款即将到来的新车,你们会考虑购买吗? 在30万左右的预算下,你们更看重传统造车的工艺底蕴,还是前沿的智能科技,或者是像启境这样试图兼顾两者的选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