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了不少关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事儿,特别是它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说实话,比我想象中还真有点明显的效果。
先说销量。刚才和隔壁同事小刘扯了一句,他说他客户里至少有两成换车是直接冲着补贴去的。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我自己翻了笔记,之前1-10月全国新车销量涨幅大约在5%-7%区间,虽不算爆炸式增长,但至少对照去年同期,那种明明车价跌了,却没人买的尴尬局面,确实缓和不少。
我猜你可能也有同感,前几年大家老说,车企价格战卷得太狠,最低价抢生意,产品定位都变得怪怪的。那次我问了个4S店店长,他叹气说:现在不像以前,一味砍价,更多是做加量不降价,消费者反而跟着买得踏实。这其实透露一个细节,就是厂商不再单纯用低价刺激,而以增配升级来吸引买家——这点咱们稍后细聊。
说到降价,实话告诉你,10月份我监控的新车市场中,实弹冲击价格底线的直降车型,准确说是几乎没有。反倒是一种增配不降价的策略更加明显,或者说新车推出时直接设定了更低的价格档位,然后通过配件、服务啥的加量,来营造性价比——比跑传统降价促销更有效。
这让我想到,之前有句话说价格战是零和游戏,谁砸锅卖铁谁就是输者,有点道理,但也未必全对。毕竟供应链成本如今没有太多弹性,像芯片和钢材价格都没告诉你突然降下来了,倒是拉长了研发周期和生产难度。供应链这块,算是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商之间的棋局吧,不同于你我想象,没那么简单就能拼降价拿订单。
拿我身边一个做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供应商老李举例,他跟我讲,真正改一款主流发动机软件,少说得半年准备,再加上验证试验和最终量产,前期研发投入巨大,亏不起也缓过来,这就限制了车企随意打价格战的空间。以旧换新给了我们喘口气,老客户回流稳定不少,他说。
顺便扯远了。其实我之前说行业利润率回升到4.5%这事,有点粗糙,就拿我们这边样本来说,有些二线品牌和合资品牌最低才1%附近,头部品牌甚至能到6%-7%。所以这个数据不算普遍,但说明整体方向是好多厂的亏损情况有所缓解。
另外一个细节,跟渠道有关。我有个朋友卖车,他抱怨说:以前客户一来,先问降价,后来直接问厂里有没有旧车换新补贴,大家对这个政策信心涨了多,成交率明显上来了。这话能否放大,全国性数据印证也有点难,但区域市场层面,至少补贴催生了实打实的消费需求,这对疲软的汽车市场来说,是不小的暖流。
说到这里,你会问,这种市场良性循环能持续多久?会不会又回到过去那种过度内卷状态?说实话没人敢打包票。
我倒是有个不确定的猜测:未来两三年,随着电动车补贴退坡,和芯片供应趋稳,价格空间会逐渐被新技术绑架,车企不会太敢拼低价,而是更愿意通过智能化配置占位。但这也意味着,消费者能不能接受这些高配置车的真价值,是个大问号。
还有一件小事,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10月销量增长最多的几款车型里,硬核配置(比如高级语音识别、智能驾驶辅助)占比都在70%以上,说明消费者买车趋于看技术蓝海,不是单纯追求价格低。
总结这一波以旧换新浪潮,它确实给汽车市场添了一些活力,缓解了一些内卷状态,但说到真正彻底转型,还差那么点火候。如果哪天厂商能把供应链的复杂度像拼乐高一样梳通了,成本大幅下来了,会是另一番景象吗?
对了,你手头车如果打算换,准备怎么选?忍得住不冲着补贴盲目换吗?还是先用几年,等情况更明朗点再说?我知道,这种问题也难说谁对谁错。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