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北汽制造又放大招!锐胜M8正式发布,这次真要硬刚埃尔法?
2025年8月30日,北京汽车制造厂在成都正式发布了全新品牌"锐胜汽车",同时旗下中大型MPV"锐胜M8"也首发亮相。这车刚一露面,光实车照片就在车友圈刷了屏。
评论区炸了:"这气场,埃尔法都得让三分!""5米3的大块头配9座,GL8该慌了吧?""四种动力可选,这是要通吃家用和商务市场?"
要知道,2025年国内MPV市场早就不是"埃尔法一家独大"的时代了,腾势D9、传祺M8、岚图梦想家全挤在这条赛道上拼刺刀。北汽制造这次甩出"超5米3车身+9座布局+四动力组合"的王炸,摆明了是要在12-25万级MPV市场"硬刚"到底。
那问题来了:北汽制造凭啥敢正面叫板埃尔法?
这台锐胜M8到底是真有料还是虚张声势?
5米3的大块头配9座布局?锐胜M8的尺寸到底有多能装?
先把话撂这儿:2025年8月30日刚发布的锐胜M8,车身长度达到了5317mm,轴距为3200mm。这数据一亮出来,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又玩数字游戏"。
结果实车一亮相,成都车展现场围观的人就没断过——那阵势,跟当年埃尔法刚进国内时差不多热闹。
这车的"大"可不是虚张声势。从车头走到车尾,成年人得走7-8步,停在展台上占了不小的位置。北汽制造这次没把尺寸浪费在"看着唬人"上,而是实打实地砸在了空间利用上。
9座的布局方式是2+2+2+3,听着挺常规,但魔鬼藏在细节里——第二排是两张独立座椅,具备电动调节和腿托等功能,座椅间距拉得足够开,坐进去伸胳膊都不会碰到旁边的人。第三排也是两张独立座椅,不是那种"应付差事"的小板凳,座椅厚度和靠背角度都按正常成年人身材设计的,头部空间留得够用,腿部空间也不会顶着前排椅背。
最让人意外的是第四排。
传统MPV要么没第四排,有也是那种"临时凑数"的折叠座椅,坐半小时腰就废了。锐胜M8的第四排虽然是3座连排,但从曝光的信息来看,座椅设计还算考究,能够满足短途乘坐需求。第四排平时能完全放倒,后备箱容积瞬间扩展到可观的水平——周末全家出游,帐篷、烧烤架、露营桌、折叠椅、食材箱子一股脑全塞进去,还能剩点空间放孩子的滑板车和足球。
有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问题:发布会后,就有媒体报道称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对这车很感兴趣。
他们的需求很明确,平时拉货用小货车,接客户又得开轿车,来回换车麻烦死了。锐胜M8这9座布局,前面坐人后面拉货,一车顶俩车用,价格比GL8便宜一大截,不香吗?
还有不少关注MPV的消费者在网上讨论:家里俩孩子,周末出门至少得带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加上偶尔请的育儿嫂,7座车根本坐不下,以前要么开两辆车要么租车。
锐胜M8这9座刚好够用,而且第三排空间看起来比很多合资7座MPV第三排宽敞,老人坐着应该不会太遭罪。
这种场景在发布后的讨论中反复出现。说白了,锐胜M8这5317mm的车身和9座布局,不是为了堆数据好看,而是真切切地瞄准了一批用户的痛点——二胎三胎家庭、三代同堂、小生意老板,这些人以前要么咬牙上40万买埃尔法,要么凑合开着坐不下的7座车。现在十几二十万就有可能解决问题,谁还纠结那点"品牌溢价"?
四种动力组合怎么选?北汽制造这次到底憋了什么大招?
关注这车的人,十个有九个会问同一个问题:"这车到底是烧油的还是用电的?"
答案是:都有,而且还多了个选项。北汽制造这次拿出了燃油、CNG(压缩天然气)、纯电动和增程动力四种选择。这一句话背后,藏着北汽制造对MPV市场的一整套盘算。
2025年的MPV市场早就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了。纯电阵营的腾势D9 EV和极氪009,主打城市通勤和环保牌,续航400-600公里,充电方便省钱,但一出城上高速就开始心慌,找充电桩跟打仗似的。插混阵营的腾势D9 DM-i和理想MEGA,城里用电跑长途烧油,听着完美,但价格基本都在30万往上蹦。
燃油阵营的埃尔法和GL8,加油方便不焦虑,但油耗摆在那儿,跑一趟长途油钱够新能源车充好几个月电。
北汽制造看得明白:这几拨人谁也不服谁,谁也说服不了谁。与其押宝某一条技术路线,不如干脆全都要——燃油、CNG、纯电、增程,四条线一起铺开,让用户自己选。
先说燃油版。根据工信部申报信息,燃油动力车型搭载2.0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0kW。这套动力虽然不算猛,但对于MPV来说够用了,加油方便,全国哪儿都有加油站,跑西藏跑新疆都不怕。适合那些经常跑长途、去偏远地区、对充电桩覆盖率不信任的用户。
CNG版本是个特色。
CNG就是压缩天然气,这种燃料比汽油便宜不少,使用成本比燃油车低30-40%,而且环保。这个版本特别适合跑运营的用户——出租车、网约车、商务接待车,这些车每天跑的公里数多,用CNG能省下一大笔燃料费。虽然CNG加气站不如加油站普及,但在大中城市基本够用。
纯电版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为170kW(约231马力),匹配磷酸铁锂电池。
虽然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还没公布,但170kW的电机功率已经不低了,日常城市通勤完全够用。纯电版的优势很明显:用车成本低(百公里电费可能不到10块钱)、安静平顺、可以上绿牌(部分限牌城市免摇号)。适合家住市区、日常通勤为主、家里或单位有充电桩的用户。
增程版是锐胜M8的"杀手锏"。
这套动力系统搭载1.5T增程器(最大功率112kW)加上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70kW),匹配三元锂电池。增程器只负责发电不驱动车轮,所以整个驾驶过程跟开纯电车一样——起步安静、加速线性、没有换挡顿挫。而且完全没有续航焦虑,电池电量低了增程器自动启动发电,油箱加满随时"回血"。这个版本特别适合那些"既想享受纯电驾驶体验,又不想被续航焦虑折磨"的用户。
从市场定位来看,北汽制造官方表示锐胜汽车将锁定12-25万元市场。
这个价格区间刚好填补了MPV市场的空白——30万以上有埃尔法、腾势D9这些高端选择,10万以下有五菱、欧尚这些工具车,但12-25万这个区间,既要空间够大、配置够丰富,又要价格亲民、用车成本可控的产品,真没几个能打的。
说白了,北汽制造这次不是"押注某一条技术路线",而是把选择权完全交给用户。
你要便宜实惠我给你CNG版,你要续航无忧我给你燃油版,你要省钱环保我给你纯电版,你要体验和实用兼顾我给你增程版。四条路都铺好了,爱走哪条走哪条,这才是真正的"用户思维"。
气场不输埃尔法?锐胜M8凭什么敢正面叫板?
现在咱得聊点硬核的:锐胜M8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到底能不能撼动埃尔法的江湖地位?
或者说得直白点,凭啥一台自主品牌MPV敢跟"MPV之王"掰手腕?
先从价格和定位说起。北汽制造官方表示,锐胜汽车将锁定12-25万元市场。对比一下埃尔法的官方指导价:41.58万-65.38万,实际落地还得加价5-10万,最便宜的丐版落地都要50万起步。
换句话说,锐胜M8的定价只有埃尔法的四分之一到一半。这价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但光便宜没用,得有真本事。咱拿尺寸和空间对比:埃尔法车长4975mm、轴距3000mm,锐胜M8车长5317mm、轴距3200mm,数据上碾压。实际乘坐体验虽然还要等市场验证,但从尺寸数据来看,锐胜M8的第二排和第三排空间应该不会输给埃尔法,而且还多出个第四排能应急,空间灵活性强。
动力层面也挺有意思。
埃尔法只有一种动力——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电机的混动系统,综合功率160千瓦,零百加速10秒出头,起步偏肉,超车得深踩油门。锐胜M8的纯电版电机功率170kW,增程版电机功率也是170kW,动力响应理论上比埃尔法直接。跑高速超车并线,电动机的即时扭矩输出优势明显。
配置方面的差距可能也不小。
埃尔法入门版50万落地,标配卤素大灯、织物座椅、手动空调,连个电动侧滑门都没有,中控屏还是个小黑屏。锐胜M8虽然配置信息还没完全公布,但从发布会展示来看,车内配备了悬浮式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屏,双侧电动滑门可选装,整体科技感和实用性应该不会差。
发布会后,有媒体报道称,不少关注MPV市场的消费者表示:埃尔法确实好,但性价比太低了。
我那辆当年落地60万,现在二手能卖40万,开了5年亏了20万。如果锐胜M8落地20万,就算5年后二手只能卖10万,亏的也就10万块,还省下40万干别的事,这账怎么算怎么划算。
当然也有人质疑:"北汽制造做MPV没经验,质量靠谱吗?"
这疑问能理解。北汽制造之前虽然有锐胜王牌M7这款MPV,但市场表现一直比较平淡。不过锐胜M8作为独立品牌后的首款产品,北汽制造显然下了血本——从外观设计到内饰配置,从多动力选择到9座布局,每一项都瞄准了市场痛点。而且北汽制造背后还有魏桥集团的供应链支持,产品品质应该有保障。
说到底,锐胜M8不是要"取代"埃尔法——埃尔法的客户很多是冲着品牌溢价和保值率去的,这部分人锐胜M8抢不走也不想抢。
锐胜M8瞄准的是那批"想买MPV但预算有限""想要大空间多座位还得兼顾经济性""对品牌没那么执着看重性价比"的潜在客户。这群人的基数比"埃尔法铁粉"大得多,只要产品力过硬价格公道,市场潜力大着呢。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是不是也有?
锐胜M8发布这几天,网上关于这车的讨论就没停过。
车友论坛、短视频评论区、朋友圈,到处都是争论的声音。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
问题1:"9座车实际用不满,还不如买7座省事?"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
确实,普通家庭日常用车,9个座位同时坐满的场景不多见。但问题在于,买9座不是为了"天天坐满",而是为了"时刻用得着"。逢年过节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周末组织朋友家庭一起出游,亲戚来访需要接送,这些场景虽然不是天天遇到,但一年总有那么几回。
9座车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平时第四排放倒当超大储物空间,装建材装货搬家都行;需要的时候立起来应急,不用临时去租车或者开两辆车。
而且9座车还有个优势:前6年免上线年检。
7座车从第6年开始要上线检测,每两年一次,麻烦不说还得花钱。9座车多出来的2个座位,换来了6年的省心,这账怎么算都不亏。锐胜M8的9座版定价应该不会比7座版贵太多,多花点钱买个"用得着的时候真管用",值了。
问题2:"北汽制造的品牌力能跟埃尔法比吗?会不会不保值?"
品牌力这事儿得实事求是地说——埃尔法背靠丰田,全球销量和口碑摆在那儿,二手车保值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开3年卖掉还能回本大半。
北汽制造虽然是老牌车企,但在MPV领域确实没有埃尔法那样的品牌积淀,保值率大概率比不过。
但换个角度想:买锐胜M8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保值率"去的。
预算12-25万买辆MPV,在意的是"买得起、用得爽、养得起",保值率反而没那么敏感。埃尔法落地60万开5年卖40万,看着保值率高,实际亏了20万。锐胜M8落地20万开5年卖10万,保值率只有50%,但实际亏的也就10万块,还省下40万能干别的。
这账本一摊开,谁划算一目了然。
而且北汽制造这些年也在努力提升品质和口碑,锐胜品牌独立后专注MPV领域,只要产品力过硬、售后服务跟得上,品牌口碑会慢慢起来的。
问题3:"四种动力选哪个最划算?CNG、纯电、增程怎么选?"
这问题最实在。
简单粗暴地给个建议:经常跑长途、去偏远地区、对充电桩覆盖不放心的,选燃油版,加油方便不焦虑;跑运营、每天公里数多、想降低使用成本的,选CNG版,燃料费能省30-40%;城市通勤为主、家里能装充电桩、追求经济环保的,选纯电版,用车成本最低还能上绿牌;预算充足、追求驾驶质感和实用性兼顾的,选增程版,既有纯电体验又没续航焦虑。
CNG和纯电、增程的核心区别在哪儿?
CNG本质还是燃油车,只是燃料换成了压缩天然气,优势是使用成本低,劣势是加气站不如加油站普及。纯电就是完全靠电池供电,优势是用车成本最低、最环保,劣势是续航和充电便利性受限。增程是介于纯电和燃油之间,平时靠电池驱动,电量低了增程器发电,兼顾了纯电的驾驶体验和燃油车的续航能力。
问题4:"北汽制造MPV没啥经验,质量靠谱吗?"
这担心能理解。
北汽制造之前虽然有锐胜王牌M7,但市场存在感一直不强。不过锐胜M8作为独立品牌后的首款产品,北汽制造显然下了很大决心。从发布会展示来看,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饰配置,都比之前的产品有明显提升。而且北汽制造背后有魏桥集团的供应链支持,产品品质应该有一定保障。
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等正式上市后观望一段时间,看看首批车主的真实反馈和长测口碑再决定。
毕竟买车不是小事,多了解多对比总没错。而且北汽制造表示锐胜M8预计将于10月份上市,到时候价格、配置、质保都会明确,可以到4S店实地看车试驾,心里有底。
---
北汽制造这次是真要在MPV市场"掀桌子"了!
从2025年8月30日锐胜品牌独立、锐胜M8首发亮相这一战就能看出:北汽制造早就憋着一股劲儿要在MPV市场搞点大动静。
5317mm的大块头、9座的灵活布局、四种动力的全覆盖,再加上12-25万的亲民价格,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哪怕是埃尔法都得掂量掂量。
北汽制造玩的不是"堆数据炫技术",而是实打实地解决用户痛点——空间不够大?
给你5米3车身3米2轴距;座位不够坐?给你9座布局随便选;用车成本高?给你CNG和纯电省钱方案;续航焦虑?给你增程和燃油不慌张。
这哪是卖车?分明是给整个MPV市场"立规矩"——以后别再拿"合资品牌溢价"当挡箭牌,自主品牌MPV也能玩出硬核实力。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你手里有20万预算买MPV,是选配置丰富、空间灵活的锐胜M8,还是咬咬牙加钱上埃尔法的入门版?
或者观望观望,等传祺M8降价或者腾势D9推出便宜的版本?
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怎么选!反正锐胜M8这牌已经打出来了,接下来就看市场怎么接招了。北汽制造这回是真下了决心,要在MPV领域闯出一片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