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碰撞测试引争议,销量下滑显疲态,纯电转型面临生死一跃

最近,汽车圈里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主角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理想汽车。

事情的起因是理想为了宣传自家的新款纯电SUV,也就是理想i8,在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看起来非常震撼的碰撞测试视频。

视频里,一台理想i8和一辆重达8吨的东风乘龙卡车进行了一次正面碰撞。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引争议,销量下滑显疲态,纯电转型面临生死一跃-有驾

按理说,小车撞大车,结果可想而知。

但视频呈现的画面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那辆大卡车的驾驶室居然和车厢分开了,车头还压在了理想i8的车身上,而理想i8的驾驶舱部分看起来却相当完整,车门还能正常打开。

理想汽车想通过这个视频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们的车,非常安全。

这个视频一放出来,立刻就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很多懂点物理知识的网友马上就提出了疑问,觉得这不符合常理。

大家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动量守恒”这个基本物理原理上。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轻的东西和一个重的东西相撞,轻的那个肯定会被撞得更远,或者说受到的冲击更大。

视频里两辆车撞完后几乎停在了原地,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太对劲,感觉像是在看电影特效。

一时间,网络上充满了各种调侃和质疑,有人开玩笑说,这就好比一个普通人把一个两百多斤的壮汉给撞倒了,自己却没啥事,听起来就有点离谱。

同时,视频里那辆被撞的东风乘龙卡车也显得很“无辜”,不少卡车司机和网友都出来为它鸣不平,觉得理想汽车为了宣传自己,把人家卡车当成了“软柿子”。

面对铺天盖地的疑问,理想汽车一开始的态度非常强硬,表示测试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做的,所有东西都是机构提供的,他们没有干预。

甚至有高管在网上放话说,不信可以再测一次,开直播都行。

这一下更是火上浇油。

而被牵扯进来的东风柳汽公司可就坐不住了,他们连续发表声明,指责理想汽车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竞争范围,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他们的品牌形象,并且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后来,东风柳汽还发布了一张很有内涵的海报,上面写着“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可以说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理想汽车。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理想汽车的态度也逐渐软化了下来。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引争议,销量下滑显疲态,纯电转型面临生死一跃-有驾

他们先是解释说,这次测试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家产品的安全性,并不是要跟谁比个高下,更不是要说别人的车不好。

最后,在多方协调下,理想汽车、东风柳汽以及进行测试的中国汽研三方共同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

在这份声明里,理想汽车正式道歉,承认自己考虑不周,让东风柳汽无辜地卷入了负面舆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而中国汽研也出来解释,说那辆卡车在测试中只是一个符合特定重量和尺寸标准的“道具车”,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墙壁,测试结果并不能用来评价这辆卡车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

至此,这场闹得满城风雨的碰撞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虽然理想汽车在这场口水战中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但也因为这种营销方式引来了不少批评,可以说是得失参半。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汽车为什么会如此急切,甚至不惜冒着巨大的争议风险,也要用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新车造势呢?

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就得看看理想汽车最近面临的处境。

在过去几年,理想汽车可以说是国内造车新势力里最风光的企业之一。

它靠着一种叫做“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谓增程式,简单理解就是车上既有电池和电机,又有一个小型的汽油发动机。

平时开车主要用电,当电池快没电的时候,汽油发动机就会启动,但它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一个充电宝一样给电池充电,这样就解决了纯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

凭借着这个精准的定位,再加上主打家庭用户的大空间SUV车型,理想汽车的L系列产品卖得非常好,公司也率先实现了盈利,成为继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能赚钱的新能源车企。

然而,好日子不会一直持续。

当理想汽车用市场证明了增程式这条路走得通之后,其他车企也纷纷反应过来,开始推出类似的车型。

比如零跑汽车,就直接喊出了“半价理想”的口号,用更低的价格来抢夺市场。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引争议,销量下滑显疲态,纯电转型面临生死一跃-有驾

一时间,赛道变得异常拥挤,竞争也愈发激烈。

反映在销量上,就是理想汽车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进入2024年以来,理想汽车的销量增长乏力,甚至在7月份被零跑汽车超越,丢掉了造车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的宝座。

曾经引以为傲的销量神话,开始出现裂痕。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放缓的压力,理想汽车深知,只靠“增程式”一条腿走路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向纯电动汽车市场发起全面冲击,就成了他们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

而理想i8,作为理想汽车在纯电领域的重要布局,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理想会对i8的上市如此重视,甚至不惜策划一场充满争议的碰撞测试。

他们急需一款成功的纯电产品来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提振市场信心。

为了打好纯电这一仗,理想汽车也确实是下了血本。

创始人李想在反思了之前纯电车型MEGA的失利后,带领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他们不再仅仅依赖外部供应商,而是投入巨资自研核心技术,包括驱动电机、能够实现超快充的5C电池技术,甚至为此自建了工厂。

同时,为了解决纯电车的充电难题,理想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建设自己的超充网络,充电桩的数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除了技术上的投入,理想在市场策略上也变得更加灵活。

理想i8最初发布时,因为配置和价格问题受到了一些用户的批评。

理想汽车很快就听取了意见,迅速调整了产品方案,取消了复杂的配置选择,推出了一个“标配即顶配”的版本,并给出了一个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种快速响应市场、尊重用户意见的做法,也为他们赢回了一些好感。

经历了这一系列风波和调整,理想汽车正试图完成一次艰难但必要的转身。

这关键的一跃,究竟能否帮助它摆脱增长的烦恼,在纯电动这个更广阔但也更残酷的战场上,再次证明自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