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行为艺术的邪性。
讲真,当零跑汽车被挂上“失信被执行人”这个赛博耻辱柱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坏了菜了”,而是“乐了”。就在同一天,他们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庆祝第一百万辆整车下线,高管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就差把“我们又行了”刻在脑门上。结果一扭头,法院的执行公告就像一个大逼斗,精准地呼在了朱江明老师的脸上,告诉他,一等座和星级酒店暂时与你无缘了。
就为了区区361万。
361万,对于一个市值近千亿,上半年营收240多亿,还刚刚拿了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当嫁妆的公司来说,算钱吗?这不叫钱,这叫零钱。这可能就是某个副总一顿饭的酒钱,或者市场部一场失败投放的预算零头。但就是这么一笔“压缩毛巾”一样的钱,零跑硬是拖着不给,拖到自己成了老赖,老板成了限高人员。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精神。
我作为一个天天跟合同打交道的中年人,看到这种事儿,血压是蹭蹭地涨。你很难理解这背后的决策逻辑。你说它法务部门失职?一个这么大体量的上市公司,法务部就算集体去修仙了,也不至于连法院判决都当废纸吧?你说它流程僵化?一个支付流程能僵化到把老板的出行自由都给僵化没了?那这公司内部的流程就不是流程,是沼泽,三体人来了都得陷进去。
唯一的解释,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惯性,一种把成本控制刻进DNA里的偏执。零跑怎么起来的?不就是靠着一个“卷”字吗?自研、自产,把所有能省的成本都压到极致,然后用一个匪夷所iso的价格,像一把烧红的刀子一样捅进市场,把所有人都逼疯。卷配置,卷价格,卷到最后,可能把自己也卷进去了。
这种文化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当“省钱”成为一种政治正确,那么“花钱”,尤其是花一笔合同纠纷里的“冤枉钱”,就成了政治不正确。我完全能想象他们内部的拉扯:业务部门觉得这钱该给,给了省事;财务和法务部门可能觉得,不行,这笔钱的支出逻辑不完美,凭什么我们要为当年的烂事买单?一来二去,官司输了,调解了,最后执行了,钱还是没出去。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练金钟罩铁布衫练到了极致,刀枪不入。结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便秘了,因为括约肌也成了铁布衫的一部分,坚不可摧。为了防御外部的伤害,把自己内部的循环系统给锁死了。这就是典型的走火入魔。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零跑比作武林高手,可能有点抬举他们了。
这件事最荒诞的地方在于,它把当下整个新能源车圈的“黑暗森林”法则,用一种微缩景观的方式给演繹了一遍。
现在的市场是什么样的?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是你死我活,是丛林法则。大家都在发疯。价格战打得不是降价,是自爆。你降两万,我就敢降四万还送全套家电;你发布个800V,我就敢说我快进到“任意门”技术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后来者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不放过。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
在这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癫狂氛围里,所有车企的心态都崩了。它们就像一群被关在斗兽场里的角斗士,眼里只有对手,唯一的念头就是用更极端的方式干掉对方。在这种状态下,你还指望他们能有多“体面”?能有多注重“契约精神”?
别闹了。
对外的契约(用户承诺)都还在勉力维持,对内的、对供应商的契约,那就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361万,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一场战斗中必须付出的“弹药损耗”,甚至他们可能都没意识到,这场战斗的对手,不是友商,而是现代商业社会最基本的信用体系。
这简直是把脸伸过去让对手抽,还得自己配上BGM!
再看零跑那个“盈利”的财报,就更觉得这事儿是个黑色幽默了。上半年净利润0.3亿,听着挺666,都成新势力盈利第二人了。结果仔细一看,经营亏损8863万,全靠“其他收入”给拉了回来,其中光卖碳积分给Stellantis就挣了15个亿。
这是什么?这不叫盈利,这叫“收租”。Stellantis爸爸给的抚养费,让你拿着这笔钱去前线冲锋陷阵,当一个合格的“价格屠夫”,去扰乱市场,去消耗对手。你不能说你靠爹妈给的零花钱实现了财务自由,对吧?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这么个事儿。
所以,一个靠“外部输血”维持着表面光鲜,内里却还在“流血”求量的公司,对于一笔361万的“内部出血”,表现出如此极致的“抠门”和“漠视”,逻辑上就完全说得通了。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有现金流和销量是真实的,其他的,比如声誉、比如信用,都是可以事后弥补的“软指标”。
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企业,其内部流程的复杂和低效,可能还不如我家楼下那个卖煎访饼果子的大妈。人家钱货两清,童叟无欺。
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因为大妈的生意简单,而零跑们面对的是一个修罗场。他们的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上千个变量的博弈。但你又不得不佩服这种草莽气,这种为了省钱无所不用其极的偏执,正是他们活到今天的燃料。
所以,这361万的学费,零跑会真的吸取教训吗?会因此彻底革新内部管理,建立起与一个全球化公司相匹配的风险控制体系吗?
理论上是的,所有商业评论都会这么告诉你。
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交了这361万的罚款,然后忘了。因为在黑暗森林里,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永远别回头看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不然会吐。他们会继续用更猛烈的方式去卷,去冲,去赌。至于那个“老赖”的标签,就像战场上留下的一道疤,不好看,但似乎也并不致命。只要下一个捷报传来,谁还记得这点破事儿呢?
就问你怕不怕?这就是现实。它不讲道理,只讲生死。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