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说2秒加速无意义,你怎么看?

最近车圈又热闹了,余承东一句话“飚2秒的加速性能没意义”,直接把话题顶上热搜。这话一出,有人拍手叫好,说总算有人敢说实话;也有人当场“上头”:“2秒破百不爽吗?谁不想一脚油门把别人甩在后头?”说实话,作为一个天天跟车打交道的老司机,我听完这话,第一反应是:这话说一半对,一半不对,得看你怎么理解。

咱们先不急着站队,想想看,你买车图啥?是每天在红绿灯起步时“上桌第一个动筷”,赢在起跑线,还是追求稳稳当当、安安全全把家人送到目的地?如果你是赛道爱好者,那2秒加速确实“顶呱呱”,但如果你是个普通上班族,每天通勤、接送孩子、周末带家人自驾游,百公里加速2秒和4秒,实际生活里真有那么大区别吗?可能还没你手机导航快。

但话说回来,余承东这番话,多少有点“打脸”自家产品的嫌疑。毕竟,问界M9官方标称的百公里加速也就4秒出头,而某些新势力车型已经干到3秒以内,甚至逼近2.9秒。你说“没意义”,可市场偏偏就吃这一套。你看特斯拉Model S Plaid、小米SU7,哪个不是靠着“贴地飞行”的加速感,成了“车界网红”?消费者一看参数就“上头”,觉得这车“真香”,哪怕平时根本不敢这么踩。

咱们来掰扯掰扯,加速性能到底是不是“面子工程”?

余承东说2秒加速无意义,你怎么看?-有驾

从技术角度看,能把百公里加速压到3秒以内,说明这车的三电技术、热管理系统、底盘调校都得“支棱起来”。不是随便堆个大电机就能搞定的。比如保时捷Taycan,人家不光加速猛,连续十几次弹射起步,性能也不衰减,这才是真功夫。反观一些新势力,第一次弹射爽翻天,第二次系统就提示“电机过热,性能受限”,这不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再看实际体验。市区开车,你真敢地板油吗?一脚下去,乘客后背紧贴座椅,脖子一仰,估计不是晕就是怕。加速太快,反而影响舒适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谁受得了这种“推背感”天天来一回?所以余承东说“没意义”,从家庭用车角度,确实站得住脚。

但别忘了,性能也是一种话语权。一辆车加速快,意味着它有冗余的动力储备。高速超车时,一脚下去,信心十足,这才是“真香”时刻。相比之下,那些“油老虎”或者动力肉的车,超个大车都得提前酝酿半天,生怕中途没力,那才叫“劝退”。

我们拿几款车来对比下。比如问界M9,定位豪华SUV,主打智能座舱和舒适性,加速4秒级,完全够用。而像极氪001,同样是猎装车,性能版直接干到3.8秒,操控还贼灵活,妥妥的“驾驶玩具”。小米SU7更狠,2.78秒破百,风阻系数低到0.195,简直是“出片利器”,年轻人看了直呼“爱了爱了”。

余承东说2秒加速无意义,你怎么看?-有驾

有意思的是,这些车的用户群体其实不太重叠。问界M9车主可能更在意“鸿蒙座舱”好不好用,后排够不够舒服;而极氪和小米的粉丝,明显更吃“性能+颜值”这套。所以,加速性能有没有意义,关键看你的用车场景和价值观。

再往深了说,电动车时代,电机的特性决定了起步瞬间就能输出最大扭矩,加速天生就快。厂家拼2秒、3秒,某种程度上是在“秀肌肉”,证明自己技术强。但消费者买账吗?部分买账。毕竟,参数是能“装逼”的。朋友坐你车,你说“这车零百3秒内”,人家立马眼神都不一样,走路都快“摇头晃脑”了。

可问题也来了,当大家都卷加速,其他方面是不是就被忽略了?比如续航虚标、充电慢、底盘松散、隔音差……这些才是日常用车的“痛点”。你加速再快,半路没电趴窝,或者开个200公里就充电,那不叫“神车”,那叫“半成品”。

余承东说2秒加速无意义,你怎么看?-有驾

所以说,余承东这话,一半是清醒,一半是策略。他不想让问界被卷进“秒数军备竞赛”,而是想强调“全场景智能”和“安全舒适”。这思路没错,尤其对家庭用户来说,稳定可靠比“炸街”重要多了。

但市场是多元的,有人追求极致性能,有人看重经济实用。特斯拉能火,小米能爆,不就是因为满足了那部分想要“爽”的人吗?你不能说他们追求错了。就像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甜,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最后回到问题:2秒加速到底有没有意义?我的答案是——对大多数人日常通勤来说,意义不大;但对技术进步和市场选择来说,意义重大。它推动了三电技术的发展,也给了消费者更多元的选择。

余承东说2秒加速无意义,你怎么看?-有驾

现在问题来了:这样的性能之争,你会怎么选?是想要一辆加速“跌冒烟了”也值回票价的“驾驶玩具”,还是更看重舒适安全、适合全家出行的“国民神车”?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