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车圈开发布会,我都感觉像是在看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打一个“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不,全新问界M7刚锣鼓喧天地上市,那边理想i6还没出月子中心,就被架上了PK台。车圈现在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而是直接把饭店给爆了,谁也别想囫囵着出去。
全新问界M7的发布会,与其说是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针对理想汽车的“闪电战”宣言。上市24小时,大定破4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友商的PPT还没凉透,这边订单的打印机已经开始冒烟了。赛力斯总裁更是直接摊牌了,说月峰值产能超过3万辆。翻译一下就是:我产能管够,就问你怕不怕?

这操作,典中典了。以前大家还讲点武德,你出个L7,我搞个G6,大家在各自的价位段里划个圈,假装岁月静好。现在华为带着赛力斯不装了,直接掀桌子。什么五座六座,什么增程纯电,总共12个版本,像一个压缩毛巾扔水里,瞬间膨胀成一个覆盖27万到38万的庞然大物。过去理想辛辛苦苦靠L8/7/6加上i8/6,摆下了一个精妙的“八卦阵”,试图把所有中大型家用SUV的用户都给网进去。结果问界M7来了,没走迷宫,直接开着推土机把整个阵给碾平了。
这就叫降维打击。你还在研究用户的细分需求,研究第二排的彩电冰箱大沙发,研究怎么让奶爸们觉得你懂他。人家直接把所有选项都给你,然后用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拍你脸上,告诉你:别选了,我全都要。这种感觉,就像你苦心修炼了几十年的独孤九剑,结果对面掏出了一把冒蓝火的加特林。剑法再精妙,能快过子弹吗?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特别理解理想的成功。李想老师是产品天才,他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空间、舒适、还有那么一点点虚荣。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奶爸车”这个玄学品类。但这个天才,现在也成了他的囚笼。他把路走得太精、太细,以至于当一个不讲道理的野蛮人冲进来的时候,他那些精巧的布局反而成了最脆弱的防线。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技巧到底还有没有用?理想辛辛苦苦教育市场,告诉大家家庭用车应该是什么样的。华为呢?华为不教育你,华为直接给你一个结果。这就好比一个武林宗师,穷尽一生创立了一个门派,结果隔壁山头的修仙者直接御剑飞行,告诉你凡人的武功在仙法面前就是个笑话。这还怎么玩?!
再看那个还没发布的理想i6。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讲真,我现在有点替它尴尬。它还没出生,就已经成了全新M7纯电版的靶子。尺寸被压制,形态上又是个不那么SUV的SUV,唯一能打的可能就是价格。但问题是,当对手已经摆出了一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架势时,单纯的价格优势就像是金钟罩铁布衫面对穿甲弹,能防一下,但也就一下。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用修仙来比喻好像有点尬,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李想是武林盟主,勤勤恳恳合纵连横,结果华为是渡劫归来的天尊,一巴掌下来,整个武林都得一个趔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是一种信仰的崩塌。过去买理想的人,买的是一种“我懂车,我懂生活”的身份认同。他们是李想产品哲学的信徒。但现在问界M7用一种极其粗暴的方式告诉这些信徒:嘿,你们那个信仰,我们这儿打折卖,而且配置更高,还送华为全家桶。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背叛感有多强烈。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那辆特斯拉。为什么那么多人骂,还是有人买?因为买特斯拉的人,买的就不是一个车,买的是马斯克画的那个“通往未来”的大饼。这是一种品牌玄学,你跟他们聊性价比,他们跟你聊第一性原理。这玩意儿,没法讲道理。理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奶爸玄学”,现在正被华为的“科技玄学”无情碾压。
所以,理想现在面临的根本不是什么i6能不能打,L6还有几分战力的问题。它面临的是,当一个更强大的叙事出现时,自己原来的故事还讲不讲得下去。理想汽车过去几个月的销量已经说明问题了,L7/L8疲态尽显,被寄予厚望的i系列也没能成为雷电法王。唯一能打的L6,现在被M7堵在泉水里出不来了。
说起来,我昨天晚上遛狗的时候还在想,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有时候真的挺道诡异仙的。你以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精良的武器和战术,但最后可能只是一场大雨。你以为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在算力,结果它的成败关键可能在某个不讲理的老头乐。理想汽车以为自己的护城河是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但现在看来,最大的变量,可能是对手压根不想在你的规则里玩。
所以,理想最后的防线不是L6的销量,甚至不是i6能不能爆单。理想最后的防线,是李想老师本人的精神状态,以及那些早期用户的信仰还能不能撑得住。因为当一个品牌从一个“宗教”变回一个“商品”的时候,寒冬,才算真正开始。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