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与东风猛士军车基因在上海车展相遇,这场 “铁血与智慧” 的碰撞注定将改写智能越野的游戏规则。作为首批近距离接触猛士 M817 的车评人,我在 6.2 馆 6B07 展位的驻足观察,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高端市场的破局之力。
“雄魂美学 2.0” 的东方智慧
在设计层面,猛士 M817 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自信。“狮吼格栅” 与 “醒狮机罩” 的组合,将东方瑞兽的威严与现代机甲风格融为一体;“止戈为武” 大灯取材古代兵器 “戈”,尾灯则以火箭发射为灵感,用 298 颗超红 LED 打造 “深红色光幕”。这种 “传统符号现代化” 的设计语言,让我联想到故宫文创的成功逻辑 —— 不是简单堆砌中国元素,而是用当代设计手法重构文化记忆。
内饰部分同样可圈可点。鸿蒙座舱的 15.6 英寸中控屏采用防眩目 OLED 材质,配合 HUAWEI SOUND 19 扬声器音响系统,在越野场景中仍能保持清晰的语音交互;副驾娱乐屏支持独立音区控制,让乘客在长途穿越中也能享受沉浸式观影体验。这种 “硬核越野 + 豪华体验” 的平衡,让我想起了路虎揽胜的设计理念,但猛士 M817 显然走得更远。
从 “军车标杆” 到 “智能先锋” 的基因进化
承载东风猛士17年军品研发积淀的M817,开创性地将非承载式车身与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结合。三电机布局输出800马力、16000N·m轮边扭矩,在保持320mm离地间隙、900mm涉水深度的军标级越野性能同时,实现毫秒级动力响应。这种"机械硬核+数字神经"的融合,如同为钢铁猛兽植入智能大脑。
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的赋能,将传统越野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资产。沙漠脱困场景中,系统实时分析300+环境参数,调用云端百万级场景模型进行决策,让新手也能获得专业车手的判断力。35英寸越野胎与智能扭矩分配系统的协同,使机械优势转化为智能越野的超级杠杆。
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 “五维安全” 革命
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量产车型,猛士 M817 的智能驾驶系统展现出惊人的进化。WEWA 架构带来的端到端时延降低 50%,让车辆在 120km/h 高速行驶时的应急反应速度提升至 0.1 秒级。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 4.0 的 “五维安全” 设计(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在试驾模拟中成功规避了落石、侧滑等极端状况,这种 “主动防御” 能力,甚至超越了部分城市 SUV 的安全冗余。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 ADS 4 在越野场景的深度适配。当车辆进入 “沙漠模式”,系统会自动激活红外夜视功能,配合车顶激光雷达,在夜间环境下实现 300 米障碍物识别;而在 “岩石攀爬” 模式中,悬架系统会根据地形起伏自动调整行程,最大可实现 200mm 的高度差补偿。这种 “场景定义功能” 的逻辑,让我联想到智能手机的 “Pro 模式”—— 通过算法将复杂操作傻瓜化,本质上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度重构。
“5+2+2” 场景的降维打击
M817提出的"5+2+2"场景方案精准切中现代精英需求。城市通勤时,鸿蒙座舱的超级桌面与星闪钥匙实现无缝互联;近郊露营场景中,3.5kW外放电与模块化车顶平台构建移动生活空间;长途穿越时,宁德时代骁遥电池在-40℃仍保持85%输出,配合乾崑车云服务形成"车-云-人"安全闭环。
这种全场景能力背后是技术体系的系统创新:装甲级电池防护、云端实时路书规划、多模态人机交互的协同,展现出中国车企对复杂需求的整合能力。
总结:
站在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猛士 M817 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款车型的范畴。它是中国汽车工业从 “市场换技术” 到 “技术定义市场” 的转折点,是传统制造企业与科技巨头深度融合的典范。当铁血猛士遇见满血华为,这场 “智野双生” 的革命,或许将重新定义全球豪华越野的价值标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