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中国,全球第三!现代不参展上海车展专注美国市场

说实话,看到现代和起亚宣布不参加2025上海车展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真有点打脸。

要知道,上海车展可是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每届都是“神仙打架”的舞台,车企们铆足了劲儿想在这儿支棱起来。可现代和起亚呢?直接放话:不来了。这操作,你说是自信吧,可销量又没跟上;你说是战略转移吧,也太不给中国市场面子了。不少老车主看了都气得蹦起来:“当年我们捧你当‘国民神车’,现在你倒好,转身去讨好别人了?”

但细品一下,这事儿还真不是一时冲动。现代和起亚的“缺席”,更像是一个信号——他们正在把重心悄悄从中国,转向美国。这背后,藏着一盘不小的棋。

先说中国市场,这几年韩系车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还记得早些年,ix35、K3、K5那叫一个风光,路上一溜烟全是韩系脸,走路都摇头晃脑。可现在呢?你随便去4S店逛一圈,销售比顾客还多。销量数据更惨,跌冒烟了都不为过。为啥?不是中国消费者变了,是市场变太快了。

无视中国,全球第三!现代不参展上海车展专注美国市场-有驾

咱们现在买车,谁还只看外观和价格?智能化、电动化、辅助驾驶,这些才是“上头”的点。可你看看现代和起亚这几年推的新车,除了设计还行,三电技术和智能座舱这块儿,基本没啥大动静。反观国产新势力,激光雷达、城市NOA、800V快充,一个比一个猛。就连传统合资里的大众、丰田,也开始推ID.系列、bZ系列,虽然不算惊艳,但至少态度摆在这儿了。

而韩系呢?还在靠燃油车撑场面。你说它是“老咕噜棒子”吧,它不服;可你说它是新能源先锋吧,它又拿不出真家伙。结果就是,不上不下,尴尬得一批。价格战打起来,它没优惠;智能化卷起来,它没配置。消费者一看:这车,劝退。

可你再看美国市场,现代和起亚简直是“顶呱呱”的存在。连续两年销量创新高,IONIQ系列电动车卖得风生水起。去年IONIQ 5一出,直接成了“出片利器”,年轻人抢着买。今年又搞了个IONIQ 9,还跑去洛杉矶车展高调亮相,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架势,摆得明明白白。

无视中国,全球第三!现代不参展上海车展专注美国市场-有驾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欧洲也没闲着。起亚在西班牙搞“电动汽车日”,发布EV2、EV4概念车,明显是要打造全球电动车矩阵。人家不是不搞新能源,是把资源全押在了欧美市场。

为啥?政策风向变了。美国那边,特朗普虽然退了,但对本土制造的要求一点没松。现代在美国建厂、扩产,不仅能避开关税,还能享受补贴。反观中国,新能源车门槛越来越高,竞争卷到飞起。与其在这儿血拼,不如去美国当“香饽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再拿几款车横向比比,就更清楚了。

先看现代自家的IONIQ 5,在美国卖得那叫一个火,百公里加速4秒多,800V平台,充电10分钟能跑250公里,妥妥的“驾驶玩具”。可在中国呢?价格高高在上,配置还缩水,销量直接“躺平”。反观特斯拉Model Y,虽然设计“老咕噜棒子”,但胜在智能化和超充网络,L2级辅助驾驶用着就是顺手,真香。

无视中国,全球第三!现代不参展上海车展专注美国市场-有驾

再看起亚EV6,颜值在线,性能也不弱,可在国内连正式引进都没有。而我们的比亚迪海豹,价格便宜一大截,续航、三电、智能座舱全都不怂,还带激光雷达。你说消费者会怎么选?

还有丰田bZ3,虽然也是合资电动车,但至少丰田态度还算积极,和比亚迪合作搞三电,价格也放得下来。现代呢?还是那套“高高在上”的定价逻辑,完全没搞懂中国消费者要啥。

说到底,现代和起亚不是没实力,而是战略上犯了错。他们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变革速度,高估了自己品牌的号召力。你以为中国市场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备胎”?错了,这里已经是全球汽车创新的最前沿。

无视中国,全球第三!现代不参展上海车展专注美国市场-有驾

现在的情况是,欧美市场他们想“支棱”,中国市场他们却选择“隐身”。可问题是,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啊!你在这儿缺席,等于主动把蛋糕让给别人。等到哪天想回来,可能连门都找不到了。

你看隔壁的大众,虽然也面临转型压力,但ID.系列该推推,车展该参加参加,还和小鹏合作搞智能驾驶,至少态度是积极的。而现代和起亚呢?直接“天塌了”式退出,这操作,真让人看不懂。

所以回到开头,他们不参加上海车展,真的是“无视中国”吗?某种程度上,是的。他们不是看不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而是觉得“卷不动”,干脆换个战场。可他们忘了,真正的强者,是在最难的地方打赢仗。

无视中国,全球第三!现代不参展上海车展专注美国市场-有驾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这样的现代和起亚,你还愿意为它买单吗?如果有一款韩系电动车,价格合理、配置拉满、智能化在线,你会考虑吗?或者,面对这么多选择,你更喜欢那个车呢?评论区聊聊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