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车展:中国汽车的“成人礼”,合资品牌为何集体失语?

#2025成都国际车展#

作为一名连续5年报道成都车展的汽车媒体人,今年的展馆让我恍如隔世。还记得2021年采访时,某合资品牌公关总监曾傲然对我说:"中国消费者永远需要德系品质"。四年后的今天,这个品牌连展台都没搭——这不是个别现象,雷克萨斯、东风本田、起亚、雪佛兰甚至保时捷的集体缺席,勾勒出一个残酷事实:中国车市的话语权已完成史诗级更迭。

2025成都车展:中国汽车的“成人礼”,合资品牌为何集体失语?-有驾

一、包馆时代:自主品牌的"空间霸权"

走进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9号馆入口"迪迪世界"的巨幅灯箱直接宣告了游戏规则的变化。比亚迪用整个展馆展示王朝、海洋、仰望等全系产品,这种"包馆式"参展在五年前还是豪华品牌的特权。更耐人寻味的是,5号馆被奇瑞6大产品线"填满",长城汽车占据1号馆半壁江山,鸿蒙智行在3号馆用"五界"新车制造着最密集的人流漩涡。

这种空间占领背后是残酷的市场数据:2025年1-7月自主品牌64%的市占率,已远超汽车产业"荣枯线"。我在长安展台偶遇的经销商老张算了一笔账:"现在店里CS55PLUS月销300台,UNI-K新能源才80台,但利润反而更高"。这揭示了自主品牌的新打法——用燃油车的智能化改款维持现金流,用新能源车树立品牌高度。

2025成都车展:中国汽车的“成人礼”,合资品牌为何集体失语?-有驾

二、油电共生:燃油车的"仿生革命"

最颠覆认知的,是传统燃油车展现出的"电化求生欲"。一汽-大众速腾L装备了8155芯片和IQ.Pilot智驾系统,长安CS55PLUS甚至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这些"带电燃油车"像极了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N97——用最先进的配置延缓被替代的命运。

2025成都车展:中国汽车的“成人礼”,合资品牌为何集体失语?-有驾

但差异点在于成本控制。CS55PLUS以10万元级定价提供女王座椅+8点按摩的配置,本质上是通过本土供应链实现的"降维打击"。某外资零部件企业高管私下向我透露:"同样的座椅模块,采埃孚报价是宁波供应商的2.3倍"。这种供应链优势,让自主品牌在"油电过渡期"获得了独特的缓冲地带。

三、新物种狂欢:鸿蒙智行的"五界"启示录

鸿蒙智行展台的人潮印证了一个趋势:智能电动车正在分化出全新品类。问界M7与享界S9T虽然同属SUV,但前者强调"移动会客厅"场景,后者主打"高管移动办公室"概念。这种基于使用场景的精准切分,完全跳出了传统以尺寸、价格划分级别的逻辑。

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交互方式的变化。在体验尚界H5时,其车载语音能准确识别四川方言的"把空调开到二档风"(多数系统只能识别1-3档)。这种深度本土化的智能体验,成为阻挡外资品牌的一道无形壁垒。

结语:新旧秩序交替期的生存法则

漫步展馆时,长安展台"新央企"的标识格外醒目。这个曾经靠合资反哺自主的企业,如今让长安福特、马自达"寄居"在自己的展区。这种主客易位的隐喻,或许就是2025车市最真实的注脚。

当燃油车通过"电化改造"延续生命周期,当智能电动车开始物种大爆发,当供应链优势转化为产品定义权——本届成都车展见证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变化,更是一套全新产业逻辑的成型。那些消失的合资品牌展台,或许正在海外市场复制这套中国经验,但在这片他们曾经主导的土地上,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