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现场,空调冷气足得让人清醒,却抵不过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的一番话带来的刺骨清醒——目前市面上所有打着“智驾”名头的车,全都没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这不是学术探讨,不是未来展望,而是一记砸在所有车主方向盘上的重锤。
方向盘后坐着的,永远是人类,也必须是人。
王局措辞冷峻:驾驶人,才是车辆的最终责任主体。
那些被车企广告撩拨得心痒难耐,自以为能解放双手、刷会儿视频的车主们,此刻该惊出一身冷汗了。王强局长的话无异于当头棒喝——“脱手脱眼”?等待你的可能是三重法律绞索!
第一重绞索来自你的钱包。当号称聪明的系统突然“糊涂”,剐蹭了前方悠哉悠哉的豪车,责任全在司机!别指望厂家赔偿,行车记录里你的双手离开方向盘那一刻,就是白纸黑字的铁证。责任认定必然倾向人工操作规范,司机要为每一个“智驾”引发的事故掏空积蓄买单。
第二重绞索则源于路上的“天眼”。遍布街头的交通监控,敏锐的车载传感器,随时准备拍下司机开小差的瞬间。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早就把“过度依赖自动系统”列为明令禁止的行为。今年初,南方某市高速上一位车主因长时间松手被罚款200元扣3分,仅是个小小警示开端。
最令人脊背发凉的第三重绞索,悬挂在刑法条款之下。
当“脱手脱眼”导致惨烈事故,刑事责任谁也逃不掉!
三年前深圳那起特斯拉追尾渣土车案,驾驶员信赖“自动驾驶”,结果撞上缓慢作业的工程车,法院最终依据刑法判定驾驶人身负重大责任。
法规之网已然收紧。公安机关正联合工信、市场监管等重拳出击,打击车企宣传中的“文字游戏”,整肃把辅助驾驶吹嘘为“自动”的市场乱象。
血的教训一再证明:再精密的算法,也抵不过人心的侥幸!
未来或真有一天,汽车能自己行驶。但眼下?技术还未抵达彼岸时,谁把命交给机器,法律就把谁牢牢钉在责任席上!
手握方向盘时,请记住:智驾只是工具,生命无法托付。
下一次开启智驾功能时,让手如常轻搭方向盘,目光如常注视前方。这既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法律最清醒的回应——安全之路,从未有过自动驾驶的捷径。
长浅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