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中国海军“绍兴舰”抵达俄罗斯海参崴参加联合军演,两国军舰并肩停泊的画面登上全球头条。
但同一天,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突然发布禁令:全面封杀中国四大卡车品牌,东风、福田、一汽解放和重汽汕德卡的9款主力车型,理由是“刹车失灵、噪音超标、防撞结构缺失”等安全隐患。
一边是军事合作的盛况,一边是贸易领域的重拳,俄罗斯在同一天上演的“两面戏码”,揭开了中俄关系里极少被公开谈论的暗流:再铁的伙伴,动了蛋糕也得翻脸。
被禁的9款卡车,占俄罗斯细分市场份额的60%,单价仅700-8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60-70万元),价格不到俄本土卡玛斯重卡的一半。
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进口的3559辆新卡车中,90%以上贴着中国车标。
而俄本土品牌卡玛斯和嘎斯,因西方制裁导致的零部件断供,产能萎缩到仅能勉强维持生产线运转。
讽刺的是,这些“突然不合格”的中国卡车,早在2018年就通过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官方认证,在俄罗斯跑了整整7年。
禁令发布后,俄罗斯最大汽车论坛IXBT被愤怒的司机刷屏:“以前合格证是政府发的,现在问题也是政府说的,到底谁在撒谎? ”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的禁令文件列出了详细的技术缺陷清单:东风DFH4180车型的制动效率比俄标低15%,福田BJ4189行驶噪音超标12分贝,汕德卡ZZHS未安装后防撞梁,一汽CA4250缺失俄制GLONASS卫星救援定位系统。
俄工贸部长安东·阿利哈诺夫在发布会上强调,这些缺陷“对道路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但俄罗斯卡车司机瓦西里·彼得罗夫在社交平台上贴出自己开了4年的东风卡车仪表盘照片:“18万公里零大修,油耗比卡玛斯低30%,中国车救了我们的物流公司。”
这种民间评价与官方声明的割裂,指向一个核心矛盾:被禁车型均已在俄销售多年且持有合法认证,为何直到2025年7月才突然“不安全”?
市场数据揭示了另一层真相。
2024年,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占率突破70%,销量前五名中四个是中国品牌。
被禁的9款车型垄断了建筑物流、冷链运输等细分领域,其中福田H5单款车型就占据俄快递市场三成份额。
俄本土龙头卡玛斯则节节败退,2025年二季度销量同比暴跌42%,6月初被迫推行“四天工作制”减产。
卡玛斯副总裁安东·萨拉伊金公开指责中国车企:“他们用倾销价挤垮运输公司,这些车根本不适合俄罗斯公路! ”
但俄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卡车维修频率比本土品牌低37%,且配件价格仅为欧美产品的五分之一。
俄罗斯的“技术狙击”早有预兆。
2024年10月,俄政府将进口车报废税上调70%-85%,并宣布此后每年递增10%-20%直至2030年。
一辆中国重卡的税费成本从120万卢布飙升至22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6-26万元)。
2025年1月,关税闸门再度落下:进口车税率从15%猛增至38%,清关费从1067卢布跳涨到3万卢布。
更大的杀招藏在物流链上。
2025年4月,俄罗斯强制要求经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中转的车辆补缴全额关税和增值税,直接导致吉国对俄汽车出口暴跌65%。
此前,约50%中国车通过这条“灰色通道”进入俄罗斯,规避了最高30%的税费。
政策组合拳的终极目标浮出水面:倒逼中国车企本土化。
俄工贸部内部文件显示,政府要求东风、一汽等企业在2026年前实现55%零部件俄境内采购,否则将限制销售配额。
已有企业被迫就范,长城汽车将哈弗H9生产线迁至卡卢加州,但70%的本地化率要求导致其利润缩减一半。
地缘利益捆绑成为俄方筹码。
2025年5月访华期间,普京公开承诺“扩大中国汽车在俄份额”,但私下要求中国车企向俄方转让新能源电池耐寒技术。
宁德时代被迫移交-40℃防冻电解液配方,使俄产电动车冬季续航提升20%。
更隐秘的条件是技术置换:俄最大车企Sollers要求福田用智能网联系统专利换取工厂用地。
俄罗斯的矛盾心态暴露无遗。
副总理博恰罗夫公开抱怨“中国产品挤占俄市场”,但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因能源收入缩水蒸发66%,军费开支却暴涨40%。
财政赤字逼迫俄政府一边依赖中国商品稳定物价,一边用行政手段安抚本土产业集团。
这种撕裂直接冲击贸易数据。
2025年1-6月,中俄贸易额同比下降6.9%,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量锐减16%。
而在禁令发布后一周,17列途经俄罗斯的中欧班列遭“安全审查”扣留,连男士皮夹和望远镜都被怀疑“军用”。
俄本土市场同样陷入混乱。
禁令生效后,莫斯科二手车商将中国卡车加价40%转售,物流公司采购成本激增;俄网民发起“还我便宜卡车”请愿,三天征集12万签名。
而吃到红利的本土品牌卡玛斯,在政府每辆车补贴30万卢布(约2.2万元人民币)后,销量环比骤增34.4%。
军事与经贸的温差持续扩大。
8月1日,中俄海军在日本海展开反潜联演,而北京某车企驻莫斯科代表处正彻夜修改车辆认证文件。
“军舰并肩航行,卡车却要滚回家”,他在工作日志里写道,“国家握手的照片下面,全是企业咬牙的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