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开车都像开着一只要能跑得快、跑得远的宠物。最近我在研究8月新能源SUV的销量榜单,突然发现一件事挺有意思。在这份榜单里,榜首的Model Y挡不住的火热,紧跟着的海狮06、问界M8,也都各自火力全开。
我去车贩子那转了转,听到一个销售说:你看,Model Y买的人都说这个续航太稳,家用完全没压力。我心里暗想,续航和空间这事,是不是比我想象中还要重要?不然,为什么别的品牌喊得响,真到人家买单时还是Model Y笑到最后。
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几份数据——Model Y 8月交付差不多3.9万辆(估算,样本少点不要太较真),比第二名的海狮多出了近一倍。这个差距,得归功于技术和 gimmick双管齐下。它那电池消耗比国产车稍低,百分之十几的差,感觉像平衡车和自行车的区别——轻便一圈,却又不差劲。
你会不会觉得:空间大到可以塞三个人夜跑?我身边有人说:坐进去就是一种飘飘然的体验。对比:同价位的国产紧凑型SUV,空间会不会紧张点?有的会比Y宽敞点,但Y对于家用和自驾旅行来说,几乎就像买一台移动宾馆。
我在想——是不是国产品牌还是对内部空间这个概念还不够理解?还是说,消费者更看重开着没烦恼的感觉?虽然国产车型续航在600公里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许多消费者在实际开到400公里后,会不会觉得还可以再省省电?没细想过,这是不是我个人的偏见。
这几天一直在琢磨, Model Y的价格区间(约26万到34万)是不是还算物有所值?我粗略心算,百公里用电成本大概12-13度kWh,换算成,大概是0.4元/公里。这在纯电里算是中规中矩。若按每年里程1.5万公里,电费一年大约6000块,单看用钱还不算特别贵。
问到这,我突然卡壳:在这么高的续航基础上,除了续航之外,谁更在意智能?
海狮06其实也不差。它那个价格比宋PLUS还便宜,配置却要丰富一些,比如支持630V快充、车载冰箱和真皮音响。有个司机朋友曾说:我主要考虑到,开着能省事,就别太折腾。其实使用便捷和性价比,才是留住消费者的真心。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海狮的车门,那开关时那清脆的响声,居然让我觉得国产车未来可能不比合资差。(这段先按下不表,有点跑偏)但你不觉得,听音乐、体验灯光,都是在陪伴你,车除了技术参数外,日常的陪伴感才是更打动人心的点。
问界M8,我对它的舒适+智能不是很惊艳。特别是它零重力座椅,我觉得是不是只是一种噱头?再说,把车外观做得大气点,是不是掩盖内在的实际体验?它的增程版本,家庭用车的续航焦虑,果然比纯电更受欢迎。这让我思考:究竟是油、电哪个更符合回家安心这个心理需求?或者,能跑多远其实才是买车最基本的诀窍。
元UP的出现,也是顺势而为。价格才7到12万,适合新手或城市通勤。我有个朋友就是用它,每天上下班五公里,出门五分钟。你看,换个角度:这是最轻松的选择吧?可我会不会觉得,它的续航就像一个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希望只要两三百就能撑一天天?考虑到巷子堵,401公里续航还算不错,但真要说省心,还是短途更合适。
说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车都在用续航绑架我们,仿佛总要跑得远才算生活合格。这句话可能太大了,但没办法,这就是现状——你买车,就得看续航不然就像下午茶少了糖。
最后要讲的小米YU7,最热销的爆款。我那天问销售:为什么这个智能车这么快火起来?他说:数字不用多说,订单堆得像拱门一样。(有点夸大)它的运动标签,加上空间大一点、造型潮点,就像你穿了个新衣服,心里都一阵欢喜。
而且,价格区间(25-33万)跟Y3、问界差不多,重要的是真正满足当下一车多用的需求。像我身边有个年轻妹子,说:我想买台快、好看、还能带朋友去郊游的车。这不,YU7上线,感觉像专门对准了市场。
我在想:智能化、续航和空间,哪个才是真心打动人的?还是,所有都要兼得才叫完美?可能吧。可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用了一段时间的人,才知道答案。
(这段留白)毕竟,车的性格还真是别扯,买辆车,既是一种生活的投射,也是一种心理的慰藉。下一次,如果我又在路上碰到那辆Model Y,会不会多看几眼?这个答案,可能得等我自己试过才知道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