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宁德时代进军汽车业,联手广汽推新车,一站式配齐新体验

最近汽车圈里出了个新鲜事,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聊一聊。

说的是卖电器的京东、造电池的宁德时代,还有咱们熟悉的老牌车企广汽,这三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居然凑到一块儿说要联合推出一款新车。

而且这车还挺特别,只在京东的平台上限时独家销售。

很多人一听这消息,脑子里可能冒出好几个问号:京东不是送快递的吗,怎么跑去卖汽车了?

京东宁德时代进军汽车业,联手广汽推新车,一站式配齐新体验-有驾

宁德时代不是给车企供应电池的吗,怎么还参与起造车了?

广汽好好的一个大车厂,怎么把新车发布会开到电商平台上了?

这到底是一时兴起的噱头,还是说咱们以后买车的方式真的要变天了?

这事儿背后的门道,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深。

咱们先得明白,现在做生意,单打独斗已经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像汽车这样复杂的大产业。

这三家公司能走到一起,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或者说,是各自遇到了需要别人帮忙解决的问题,正好一拍即合。

咱们先说说广汽集团。

广汽在我们印象里,是个很厉害的传统车企,旗下的丰田、本田都卖得特别好。

但是,这两年汽车市场的风向变了,新能源电动车成了主角,广汽在这方面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咱们不看别的,就看实实在在的数字。

根据广汽自己公布的财报,去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居然亏损了二十五亿多,同比下降了超过两倍,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京东宁德时代进军汽车业,联手广汽推新车,一站式配齐新体验-有驾

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销量也出现了连续下滑,今年九月份的销量跟去年同期比,直接少了三成多。

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别人都在往前跑,你这往后退,能不着急吗?

广汽自己也分析了原因,一方面是新推出的几款车没卖火,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它的销售模式太老旧了。

现在大家买东西,都习惯了在网上看、在网上比价、甚至直接在网上下单,讲究一个方便快捷。

可广汽呢,主要还是靠遍布全国的4S店。

这种模式虽然成熟,但离咱们消费者太远,中间环节多,价格也不够透明,很难真正了解现在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所以,广汽这次拉上京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借助京东这个巨大的网上商城,直接接触到那超过六亿的活跃用户,换一种新的方式卖车,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再来看京东。

京东在我们生活里,就是个啥都能买到的地方,从一包纸巾到一台冰箱。

现在它要卖汽车,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多卖一个商品而已。

但京东的眼光可没这么短浅。

京东宁德时代进军汽车业,联手广汽推新车,一站式配齐新体验-有驾

你想想,汽车是咱们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消费之一。

你买了一辆车,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考虑买脚垫、贴膜、行车记录仪这些东西?

车子要不要保养?

轮胎要不要换?

以后电动车普及了,充电桩、换电服务是不是也得跟上?

京东看中的,就是“车”这个东西背后一整串的消费链条。

它的目标是,只要你在我这里买了车,那你以后所有跟车有关的消费,我都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样一来,它就把一个高价值的客户,长期地留在了自己的平台里。

所以,京东自己也说了,它不造车,它对叮叮当当的生产制造没兴趣,它只想发挥自己的长处,做那个最会卖车、最懂车主需求的“超级销售”和“生活管家”。

最后说说宁德时代。

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全球电池行业的“老大哥”,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电动车品牌,都在用它的电池。

京东宁德时代进军汽车业,联手广汽推新车,一站式配齐新体验-有驾

按理说,它根本不愁生意,为啥还要掺和到一款具体的车型里来呢?

这就体现出它的远见了。

过去,宁德时代的角色更像一个供应商,车企需要什么电池,它就生产什么电池。

但现在,它想往前再走一步,从幕后走到台前。

通过深度参与这款新车的设计研发,它可以把自己最先进的“巧克力换电”技术,直接变成这款车的核心卖点。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以前只是给餐厅供应顶级的食材,现在他直接参与设计菜单,告诉食客,我的这个食材,要用这样的方式烹饪才最好吃。

这样一来,宁德时代不仅能卖出更多的电池,还能让自己的技术成为行业的标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

这么一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三家的合作,其实是一场非常精明的“优势互补”。

广汽有成熟的造车经验和生产线,宁德时代有最核心的电池技术,而京东有海量的用户和强大的线上运营能力。

大家把各自最擅长的一块拿出来,拼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别人很难模仿的强大组合。

当然,一说起这种跨界合作,很多人还是会担心,觉得不靠谱。

京东宁德时代进军汽车业,联手广汽推新车,一站式配齐新体验-有驾

毕竟,失败的例子也摆在那里。

比如格力的董明珠曾经雄心勃勃地要造车,最后不了了之;连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投入了十年时间和巨额资金的造车项目,最后也宣布放弃了。

这些都说明,造车这件事的门槛非常高,不是有钱、有品牌、有流量就能轻易成功的。

不过,我们国内也有一个非常成功的跨界合作范例,那就是华为。

华为自己不生产汽车,但现在路上跑的很多热门智能汽车,比如问界、智界,都离不开华为的技术支持。

华为的模式就是,它把自己在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网络连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开放给传统的汽车厂家,帮助他们造出更聪明、更好用的车。

赛力斯、奇瑞、北汽这些车企,本身就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再加上华为的“大脑”,强强联合,一下子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现在再看广汽、京东和宁德时代的合作,你会发现它们的思路和华为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都不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而是专心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后把力量合在一起,去办一件大事。

这种模式,显然比什么都想自己干的“大包大揽”要稳妥得多。

据说,这次三方合作推出的新车,价格大概在10万到12万之间,主打的就是换电功能。

所谓“巧克力换电”,你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给汽车换“充电宝”,没电了开到换电站,几分钟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就能走,彻底解决了充电慢、续航焦虑的问题。

对于很多想买电动车,但又担心家里没地方装充电桩或者跑长途不方便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而且,这款车的设计理念,是先通过京东的大数据去分析用户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去设计制造,真正做到了“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这和过去那种车企造什么、我们就只能买什么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这不仅是广汽在困境中的一次自救,更是中国企业在激烈竞争中,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抱团取暖、寻求突破的一次有益尝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