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差距在哪里?资深车主坦言:高速路上跑一圈就明白了

上个月有人从南京开车回老家

服务区里停着两辆电动车

开特斯拉的人说高速上才能见真章

开比亚迪的觉得国产现在完全不输

我在旁边听了全程

自己用电车也有三年了

这两个牌子都接触过

但高速表现到底差多少

这事得实际验证

我们后来做了测试

还问了不少车主

电动车市场这几年变化很快

特斯拉和比亚迪是绕不开的两个名字

今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

比亚迪在国内纯电市场占四分之一

特斯拉大概十分之一

很多人买车就在它们之间犹豫

高速场景尤其让人纠结

测试选了Model Y长续航和汉DM-i旗舰型

都是卖得不错的版本

价格也差不多

找了相同的高速路段

天气条件基本一致

开车的是个老司机

这样比较起来更准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差距在哪里?资深车主坦言:高速路上跑一圈就明白了-有驾

京沪高速那段路我跑过五百公里左右

平原和丘陵都覆盖了

限速牌写着120

测试安排在七月某个工作日

天气倒是挺好

温度计显示28到32度之间

重点看了续航和稳定性这些老问题

还有智能驾驶和充电便利性

乘坐舒适度也没放过

实测结果有点意思

电动车跑高速最让人揪心的就是续航

官方数据总显得过于乐观

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标称640公里

比亚迪汉DM-i纯电部分写着242公里

加上油能跑到1300

实际跑起来完全不是那回事

Model Y百公里吃了18.7度电

高速续航掉到450公里左右

损耗接近三成

汉DM-i纯电模式更费电

20.3度电跑百公里

纯电续航只剩170

损耗率和特斯拉差不多

认识个开Model Y的老张

他说平时京津往返从不为续航发愁

但有回冬天零下十度出门

续航直接打了七折

这事得提前有数

另一位开汉DM-i的老李想法不同

选混动就图个踏实

纯电够日常使

长途加油就能跑

两种技术路线摆在面前

特斯拉抱着纯电不放

靠大电池撑场面

比亚迪玩的是油电双修

经常跑高速的人得琢磨清楚

要续航长度就选特斯拉

不过充电得耐着性子等

要灵活方便就选比亚迪

加油五分钟又能跑很远

高速上稳不稳当很重要

这关乎性命

Model Y把电池铺在底盘上

重心压得很低

跑起来像块贴地的滑板

我们试的时候开到120

车身依然绷得很紧

过弯时几乎感觉不到倾斜

方向盘指哪打哪

这种稳定感让人放心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差距在哪里?资深车主坦言:高速路上跑一圈就明白了-有驾

比亚迪汉的低重心设计在DM-i版本上打了折扣

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共存改变了重量分布

高速巡航时车身姿态还算稳定

但弯道中侧倾比Model Y明显

方向盘传递的路感也隔了层纱

有个玩改装车的朋友说过

特斯拉在高速上的表现让他想起奥迪A6

底盘像是焊在路面上

120公里时速巡航有种轨道车的安定感

比亚迪的调校更照顾日常舒适性

普通人可能不会在意那点细微差别

智能辅助驾驶是长途旅行的分水岭

特斯拉的Autopilot在高速路段几乎能独当一面

车道识别准得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

跟车时的加减速动作轻得像老司机

车流密集时系统会聪明地调整节奏

开三小时车程下来膝盖不会发酸

比亚迪DiPilot在直道上表现合格

前车识别和车道追踪都没问题

遇到模糊的标线就会开始犹豫

刹车时的力道控制还能再细腻些

某个经常跨省出差的特斯拉车主提过

开启辅助驾驶后他能在车上处理邮件

到达目的地时精神头还够用

开比亚迪的朋友说系统进步很明显

但经过施工路段时手心还是会冒汗

用户调查显示两家差距约十分之一

不过OTA更新正在快速缩小这个距离

充电网络才是电动车的隐形战场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沿着高速路铺开

今年七月时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个站点

每开两百公里总能找到那个红色标志

V3充电桩补充三百公里续航不到半小时

比亚迪车主需要面对公共充电桩的抽奖游戏

虽然全国充电桩数量突破三百万

150kW快充也能在三十五分钟完成补给

但总会遇到故障枪头或是占位油车

这种不确定性让长途出行多了道计算题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差距在哪里?资深车主坦言:高速路上跑一圈就明白了-有驾

那个开特斯拉的孙姓朋友说过一件事

他当初决定买这车

超充站的位置算是个关键

出门前打开手机划两下

路线里就直接标好了充电点

基本上不用琢磨充电这回事

站里通常都有坐的地方

能买杯喝的

能去洗手间

充二十分钟电刚好歇口气

另一个开比亚迪的朋友想法不太一样

他说纯电模式确实得提前看充电桩

赶上人多的时候要等

偶尔还会碰到功率不行的设备

不过油箱里总留着备份的油

实在不行就去加油

五分钟完事

跑长途的时候

车里安不安静很重要

椅子舒不舒服很重要

地方够不够用也很重要

那辆特斯拉在高速上跑起来

风声不算大

但轮胎的动静挺清楚的

可能和它装着20寸的轮子有关系

坐垫托着腰部的感觉还行

后面坐人的地方也够宽

车里东西布置得特别简单

有些塑料件摸起来手感普通

中间那块大屏幕点起来反应快

看着也清楚

就是什么功能都得在屏幕上找

刚开始用要习惯一阵

比亚迪那个车隔音做得不错

开到一百二的时候

车里说话不用太大声

皮椅子坐着挺软和

就是转弯时两边支撑差些意思

连续开四五个小时会累

中控那里放着两块屏幕

边上还留着几个实体按钮

用起来没那么陌生

找几个不同身高的人进去试了试

最后觉得这两辆车各有各的好

特斯拉把空间利用得比较充分

后面装行李的地方大

比亚迪里面看着更讲究

坐着更舒服点

在高速上跑完一整天之后

对这两个车的认识具体多了

特斯拉显出了电动车该有的技术样子

底盘和辅助驾驶那块做得确实可以

比亚迪让人坐着不累

而且不用担心充电的事

从技术上说

特斯拉管电池的那套系统效率更高

电机也调得比较到位

所以高速上掉电没那么快

比亚迪在混动系统上想法不一样

它能根据路况换着用油用电

既要动力也要省能量

普通人选哪个车

其实看的是平常怎么用车

如果主要在城里开

偶尔出趟远门

路上充电的地方也不少

那特斯拉可能更合适

它在高速上开起来稳当

辅助驾驶能帮点忙

充电站找起来方便

用着省心

要是经常去特别远的地方

或者充电桩不好找的区域

比亚迪那个混动的价值就显出来了

既能体验电动车的安静省油

又不用整天惦记充电这回事

适合那些想慢慢适应电动车的人

现在再看开头那两位车主的说法

事情就清楚多了

特斯拉和比亚迪在高速上的区别

不是谁好谁坏这么简单

是它们走的路子不一样

我认识个开了二十年车的人说过

现在选电动车不是挑最好的

是找最对自己胃口的

在高速上跑一趟

你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过日子用

这两个厂家也都在改进自己的车

特斯拉经常更新软件

让自动驾驶更好用

还在增加充电站数量

比亚迪则在电机电池上继续下功夫

新出的混动系统电动模式下更有劲了

这么竞争下去

最后得到实惠的是买车的人

长远看电动车在高速上的表现还能更好

等电池技术再进步些

充电桩再多些

自动驾驶再成熟些

说不定哪天电动车跑高速就全面超过油车了

中国车企在这块追得挺快

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选择

做完这轮测试

我表哥做了决定

他因为工作要经常跨城市跑

最后选了特斯拉

看中的就是高速上表现稳当

充电方便

他有个同事经常去乡镇跑业务

那边充电桩还不多

就买了比亚迪混动

打算买电动车的人

最好别光看牌子或者听别人怎么说

得想清楚自己平时怎么用车

有机会的话

找两种不同技术的车都试驾看看

特别是上高速跑一段

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合适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