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了下10月份的销量榜,本田飞度居然只卖了3台,字面没看错,是3台。三台!你能想象吗?这是个什么概念?差不多相当于某个普通20多平米的社区小便利店一天的客流量,居然还跑不过它。我当时就纳闷了,飞度这个曾经在小型车市场几乎是神车级别的存在,怎么突然垮到这种程度了?
先说说它坚持不降价的那波操作。我和几位同行聊起这个话题,有个销售小哥直接笑着说:飞度是为老客户拼了,宁可库存积着也不卖命打折,怕割了自己人利益。他们厂家这波确实值得点个赞,在眼下杀红眼的车市里宁可卖不出去,也断然不降价背刺老车主,这个心态真不多见。可也正是这份坚持把飞度的销量钉在了冰点。不降价,销量就没起色,卖不出去厂家也头疼。我算了下,这3辆飞度税费加油维护,实际成本押着的亏损谁买单呢?这哥们儿有点自虐了。
大家能意识到,飞度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被新能源车挤得无处安身。比亚迪海豚最低也就7万多点,新能源车从购置成本到使用成本都明显吃香——你想啊,飞度8.68万的最低配里面那玩意,织物座椅加塑料方向盘,连个中控屏都没,吱吱响的老收音机,2个普通扬声器,难听不说,连个天窗也没有,这跟新能源那标配大屏、L2自动辅助驾驶比,一比,一边凉快去了。而且新能源那还省油钱——或者更准确说,省的是电费,相比燃油的单耗成本差不多能减半了。从日常用车的荷包感受来说,这差别不止一点半点。
我之前看的资料说,2025年新能源占比预计会超过70%,这不是空谈,是在一步步逼真。飞度这种燃油小车,已经处于越来越尴尬的局面。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区间被其他厂商特别是新能源低价车型压缩得死死的。比如吉利星愿、五菱宏光mini这些车型,价格便宜、配置高、口碑还算稳,符合年轻人对智能化和炫酷感的需求,而飞度那套内饰和配置,怎么说呢,实操感受其实对得起廉价两字。
其实我之前一口气断言飞度会迅速凉凉,有点大了点。毕竟飞度还不是一种简单的车,它在二线城市和一些小城镇还有自己的死忠用户,那些人买车更多还是看重轻便、耐用和省心这几个关键词。但现实是,飞度的产品还是老样子,没升级没优化,厂家又不愿意为了销量做折扣,实在撑不太住。
这期间有个朋友吐槽说:我姐家的飞度,开了5年了,每次加油和保养成本确实不错,可就是噪音太大,跑高速跟空调机似的。这话我信。这种车如果不给改改噪音和底盘静音,光靠便宜撑,估计也撑不久。而且飞度的配置单调,开长途时内饰的那种塑料感和吱吱响真让人心烦。其实这算是用户体验的隐形杀手,有人会因此换车。
说到供应链和研发,就好比你做一锅炖菜。飞度的锅底和原料是稳定的老家常味道,但所有人现在都去吃麻辣香锅和火锅了,你的传统味道必须升级口味,要花时间、材料还要算成本,不能随便乱加调料,不然老客户不服气,可如果不升级就没人买,原料质量和加工工艺又是固化的。厂家这锅炖菜还得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调整,有时候变通不易。换句话说,飞度比较像是纠结于让老客户安心吃上一口老味道,还是转型给更多年轻人做网红火锅,目前前者压倒后者了。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自己跳个题:想喝酸奶了。酸奶和车有啥关系?没有,只是突然想起,跟朋友晚上小聚时,他说买飞度纯属为了开着顺手,卖的时候还能卖个价,我就想,这酸奶喝着顺口也得耐打才行,这里的耐打,倒是有一点和飞度挺像的。飞度的耐用和保值率,怎么也算顶呱呱的了。相反,同价位新能源车因为批量大、更新快,保值率冷不丁就跌一下,这也是很多人犹豫的地方。
我又重新想了想,飞度有没有降价空间?厂家貌似很怕降价伤害老车主,怕破坏品牌形象和二手车价格。这有点像一个大家庭里的长者固执坚持,表面宠爱孩子,背后却不愿意去妥协市场的激烈变化。就算厂家心疼老客户,从竞争层面看,飞度要真降价、改款,这车能不能打回市场争夺战没准还有机会。降价到底是快刀还是钝刀,这个还真不好说。
顺便给大家算个粗糙账:以我开过的飞度燃油经济性,百公里油耗大约5.8-6.2升,按目前7元/升算,百公里油费大约在41-43元左右;而新能源同级别车型折算电费,最多不到20块钱。别说每天上班10公里的通勤,就算跑5000公里,一年下来差距也多了几千块钱,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够香的转向信号。
说到这里,那些说飞度还活得好好的声音,我是有点点理解。毕竟情怀不是一朝一夕能割舍的,飞度那曾经的小钢炮形象和驾驶乐趣,有它的独特价值。你问我给我100块,我会选飞度还是买个新款新能源?这我真没底。停车充电难的城市,还是传统燃油车实用,空间灵活度又高。但你不觉得我们其实都在拧巴于情怀和现实之间吗?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一张我去年试驾飞度顶配的照片,那车内还装有一套迷你音响系统,音质简直惨不忍睹,我当时就想:现在年轻人听歌都讲究蓝牙耳机和车载大屏,飞度反馈这音响系统就是在告诉你:我还是过去那个飞度。这到底是坚持传统,还是不愿意创新?这两种可能同时存在。
对燃油紧凑级车的你怎么看?飞度10月份卖3台,是不是一个极端现象?还是市场极速变化下必然的阵痛?传统品牌坚持老客户,大谈口碑和保值率,是否注定成为夹缝中的尴尬存在?新能源车真有那么强大能一口气抢下大半市场?或者说,这份市场格局,还有什么我们没看到的转机?
毕竟,我真心想知道,飞度以外的紧凑燃油车,还有几多人愿意掏钱买当保守牌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