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破局 半价理想是真性价比还是无奈标签?
黑马狂奔。销量登顶。盈利艰难。
2025年。零跑汽车连续多月稳坐新势力销冠宝座。7月交付突破5万辆。成为现象级存在。但耀眼销量背后。是其“半价理想”的标签——C16等车型以理想一半的价格。提供相近的空间和配置。这究竟是极致性价比的胜利。还是品牌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❶ 销量狂飙的背后:全域自研的成本魔法
零跑用十年时间。从边缘走到中心。
核心就两个字:自研。
创始人朱江明坚信。必须把占整车成本65%以上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三电系统。电子电气架构。甚至雨刮车灯。都力求自给自足。这种偏执曾被视为低效冒险。
但2022年芯片短缺时。零跑自主研发的凌芯01芯片保障了产能稳定性。价值凸显。
如今。零跑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超60%。LEAP 3.5架构线束长度仅996米。比行业平均缩短50%。电气架构能耗降低25%。B系列车型零部件共享率高达88%。研发成本降40%。
结果就是:同样价格。零跑能给你更高配置。
C16以不到20万价格。提供六座布局、激光雷达和高通8295芯片。而理想类似配置车型超40万。“它不嫌我穷。我也不嫌弃它”。一位车主如是说。
❷ 盈利之困:销量冠军的尴尬
但销量不等于利润。
2025年上半年。零跑以22.17万辆交付登顶。却只实现3000万元净利润。毛利率14.1%。作为对比。理想汽车2024年全年毛利率达20.5%。
低价走量模式。利润空间稀薄。
零跑清醒认识到:50万辆是生存基础。100万辆才有活力。想活到最后。需要300万辆。朱江明目标明确。
问题在于:当消费者习惯了“半价理想”的标签。还愿意为零跑的高端产品买单吗?
❸ 向上突破:高端化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零跑产品矩阵清晰:A、B、C、D四个系列。覆盖6-30万元市场。
C系列是当前主力。占销量超70%。但利润更丰厚的。是定位30万元以上的D系列。
然而冲高之路从不平坦。
高端市场消费者更看重品牌溢价和技术体验。尤其是智能驾驶。零跑坦言其在智驾层面与头部企业存在6-12个月的差距。当小鹏、问界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全国覆盖时。零跑才刚在部分车型搭载该功能。
为补齐短板。零跑正与华为洽谈智驾合作。但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品牌形象亦是挑战。零跑极力避免与“网约车”关联。朱江明强调“绝不做网约车市场”。但早期车主多来自二三线城市。价格敏感度高。忠诚度低。
❹ “半价理想”的辩证观
“半价理想”是一把双刃剑。
它帮助零跑快速打开市场。让消费者用更少钱获得接近豪华车的体验。这是科技普惠的价值。
但也可能成为品牌枷锁。一旦被贴上“廉价”标签。再想撕下难如登天。
零跑高管已开始澄清:D系列不会是“半价理想”。但用户认知的改变。需要时间。更需要产品力质的飞跃。
➎ 尾声:零跑的方向
零跑的模式。本质上是对汽车产业“家电化”的预判。
朱江明以家电类比:“一台100寸电视机如今只要五六千元。大一匹空调仅需1100多元。相比之下。一辆中大型SUV未来售价5、6万元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汽车终将走向普及消费品。那么零跑的全域自研和成本控制。恰恰构建了其核心壁垒。
但在这之前。零跑必须穿越从“性价比”到“价值感”的峡谷。
其答案。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更关乎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摆脱低价内卷。实现真正价值向上。
零跑是不是“半价理想”?现在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能否在普惠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品牌灵魂。
——————
数据来源:零跑汽车官方报告及公开媒体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