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

前两天,理想i8那场跟乘龙重卡正面硬刚的视频,在车友群里刷了好几遍。说实话,我头一回看到私家车把大货给掀翻了,第一反应不是震惊,是有点懵。我们小区楼下那修车铺老王看完直接拍桌子:“这要真放路上,谁信啊?”

理想MEGA上市时被怼得不轻,这次倒好,轮到理想自己“开炮”了。可这炮打出去,不是打空气,是直戳人心窝子——尤其是干运输的那些兄弟们。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有驾

咱先说重卡圈子。乘龙在行业里混迹这么多年,一下让个家用SUV给撞成这样,这脸往哪搁?东风、解放这些老牌劲旅都得皱眉头,“咱们造的货车还能让轿车给KO?”再往深里琢磨,中国自家的大块头,被中国自家的小轿车“暴揍”,搁谁都觉得别扭。

而且这种视频传播速度太快了。我表哥就在南方跑长途,他媳妇一边做饭一边嘟囔:“以后你可离那些新款SUV远点。”本来就有句土话,“离大货远点命长”。每年高速上出事的小轿车不少都是跟大货杠上的。这会儿突然冒出来个“私家车无事,大货报废”的画面,让人咋接受?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有驾

还有一点,有些老司机吐槽,说碰撞实验室和实际道路完全两码事。在实验场地里啥条件都能设定,但真要是在京港澳高速或者二广线上,两台100迈对着干,小型SUV怕是连A柱都保不住。“北美IIHS、欧洲E-NCAP测过那么多回,也没见哪个车型敢吹100公里正面怼重卡还全须全尾。”微信群里的李师傅就爱抬杠,每次聊到安全性,他总丢一句:“设计归设计,道路归道路。”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陪朋友去4S店试驾,看见销售员指着i8的新功能眉飞色舞,说什么主副驾驶都有独立通风座椅,还带三档加热调节。他补了一句,“据说这个系统能自动识别体温高低。”结果旁边一个技师悄悄插嘴:“自动识别有时候灵敏度太高,人还没坐稳呢座椅就开始加热。”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有驾

其实像这种冷门配置,不少老司机根本不用。有个哥们买完才发现,中控屏幕分辨率贼高,但他常年戴墨镜开夜班,只嫌刺眼,从来不开最大亮度。他老婆还笑他浪费钱。

再绕回来讲事故现场。我爸单位同事去年年底在河北段出过一次险情,那是真实案例。一辆满载钢材的大货为了避让变道的小轿车猛打方向,当场侧翻,把后面的护栏砸弯了一截。当时交警来了也摇头,说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小型车辆很难把重型载货直接顶翻。这种事情基本就是人为操作失误,不然物理规律摆在那里呢。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有驾

维修圈八卦也多。有位熟悉底盘结构的老技工分析,说现在很多新能源车型为了提升抗扭刚性,下部加强梁做得特别粗,可代价就是底盘重量飙升。有人调侃,这样搞法,将来油耗(或者电耗)都会吃亏,而且后期换配件麻烦。“原厂件贵死个人!”他说。

其实很多消费者看中安全性能,但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刹停距离和视野盲区。我邻居前阵子提新i8,就抱怨后视镜虽然带盲区监测,可雨天还是糊成一片。“技术归技术,下雨照样啥也看不清。”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有驾

所以吧,这次碰撞事件闹腾起来之后,我感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疙瘩。不光是产品问题,更像是一场营销策划玩脱了,把大家伙儿生活经验和认知彻底搅乱。本地论坛甚至有人发帖调侃,要是哪天厂家贴张海报写明白:咱确实撞不过大卡——可能更容易赢得信任感。这话听着拧巴,其实挺真实的。

免责声明:

理想i8碰撞重卡风波:3800万卡友的心结-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来源于微信群讨论、维修技师口述及地方论坛用户反馈,如需核实时请自行查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