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展,到底能说明点啥?很多人一听“#2025成都国际车展#”,脑袋第一反应就是一大堆新车一字排开,各大老板眉飞色舞地”秀肌肉“,然后就是疯狂的镁光灯、漂亮的模特、媒体人不断拍照发稿转发。可这真的是车展的全部吗?我看未必。你说现在车展还能不能拿得出啥硬本事、真创新?还是大家只是拼个排场撑撑场面?
这场成都国际车展让我想到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这个时代买车,到底买的是啥?咱们普通人还真的就只关心车外壳漂亮不漂亮、提速是不是三秒破百、电池能不能跑到头?还是车里那个“会说话的大屏幕”到底有多聪明?说到底,大家买的是个“未来”的想象——对出行更便捷,对自己生活更智能的期待。
这次成都车展,最吸引我眼球的,其实是中国自己的几家大头牌。比亚迪单独占了一个9号馆,这排面都快赶上市加冕了,把自家各种子品牌一锅端出来,从王朝到仰望,从海洋到方程豹,外加那个“天神之眼”自动驾驶演示区,真有种会场里就能开飞机的视感。你说,比亚迪到底牛在哪?牛在:人家不跟你绕什么花活,而是真把最前沿的新技术拉到你眼前,让你看得见、摸得着、能试一圈儿。特别是那个“仰望U8应急浮水”和兆瓦闪充,彻底把梦想变现实,哪怕“落水自救”这种天方夜谭都舍得摆出来,“刺激”二字送给研发团队都不够用。
说到这儿,我自己在心里打个问号:凭啥这些年中国品牌能火成这样?有人爱讲“民族自信”,说科技崛起了。其实更直接的逻辑是:过去老合资品牌用价格、技术、体验碾你,现在咱们终于能真正拿东西跟他杠——而且杠得住,也杠得赢。你看奇瑞,这次“奇瑞纵横”豪华电混越野一登场,老一辈的“家用轿车”印象就被彻底改写,“威麟”还能翻新归来,说白了,就是对老本行的尊重,也是敢于自我革新的体现。行业没点“二次创业”的觉悟,早晚被淘汰。
再看新势力们的小动作。小米汽车第一次来,摊位就将近1000平方米,这是要和谁比场地?其实,从这帮“互联网思维”出来的人身上,我看到了传统车企学不来的狠劲。这年头,车都快成了科技产品的外壳了,谁手里的代码多、算法强,谁就能把智能车玩明白。小米不是做了辆车,而是把整个小米的3C、智能生态那一套用到汽车上,未来最大的问题也许不是你能不能开得快,而是你的手机、你的家电、你的车是不是都听你一句话就乖乖协作。
别看蔚来、小鹏们这两年风风雨雨,谁敢说他们没给行业带来真创新?零跑敢用价格和创新一起砸市场,蔚来就敢把“高端智能”的脑洞往死里开,这些扛得住创业冬天的品牌,底子的确厚。
你再看那些国外大佬,奔驰、宝马、奥迪还是那个架势,拼技术、拼设计,甚至复刻经典情怀来和中国消费者套近乎。宝马那台M3 E46 GTR复刻版一亮出来,估计无数中年男人原地流泪。但,归根结底,连他们都明白了:不电动化、不智能化,根本混不下去了。这一点,丰田“bZ系列”、别克推高端新能源,都是表态,更是压力倒逼下的现实。
智能驾驶堪称这次车展的主题词。以前大家还在争论“OLED大屏是不是鸡肋”,今年谁还没个智能座舱都不好意思露脸。诸如华为搞出的那套智能驾驶方案,真正把“人-车-路”一体化落地,“自适应巡航”“全场景领航”“自动泊车”,这些过去在黑科技展只能远观的玩意,如今真短兵相接到了消费市场面前,这是中国车企和科技企业联手逼出来的。
但问题来了,这些“智能”、“电动化”、“自动驾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进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看起来,智能化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铺开,电动化也正在加速,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些技术的底层逻辑?是不是所有厂商的智能驾驶都真的“安全”“靠谱”?我们是不是会被花哨的参数和超高的屏占比带偏了?
不得不说,现在汽车的属性变了。以前买车图个方便,现在更像是买一个社交“标签”,买一个新生活方式。厂商们既要炫酷,又要亲民,还要符合中国家用出行的复杂需求,这其实才是最难的地方。那些今年才有点底气的新势力,如果不能把创新和落地结合好,那和当年PPT造车又有啥区别?
你关注今年成都车展,还有个亮点不能漏,就是那几场“行业论坛”。表面上是一波专家教授围座谈笑,实际是把未来汽车生态的种子撒到了公众视野。很多行业大佬一说到智能驾驶、能源转型新趋势,那个高度就不一样。这些论坛,一方面在对赌未来,另一方面也“点拨”行业,大家集体提速,等于在给中国汽车的进阶加油打气。
当然,车展不光是厂家和行业人的秀场,最后的“决胜负”落在消费者手里。大伙是不是愿意为这些技术埋单?年轻人会不会买单“智能出行”而不是“品牌面子”?这才是最值得琢磨的问题。毕竟,再智能的车,最后总归要落到油耗和充电、保养和售后、保值和安全等等普通人关心的琐碎环节上。
看完今年成都国际车展,其实我最强烈的感受只有一句话:中国汽车行业的路,越来越像一条自己闯出来的独木桥。说白了,路本来就没有,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过去几十年,咱们是跟着外国人跑,现在终于能自信地在赛道上领先一步,而且敢和全球最强的选手掰手腕,不光靠拼成本,更多地靠技术、靠生态、靠模式的升级。这条路,很难、很拼,但也很带劲。
再往下想,有人喜欢说“科技改变生活”。在我看来,科技改变的不是生活,是每个人怎么看待未来的方式。这场成都车展扔在你我面前的,也是一个设问:你敢不敢想象五年十年后,我们出门见到的是啥样的车、啥样的城市、啥样的生活?我们又会在这样的车里想什么、做什么?
车展结束了,可我们心里的问号不会消失。中国汽车、世界车企、普通用户,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行动参与着这场技术、观念、生活的大变革。2025年的成都车展,只是序幕。以后的路,有得看,也有得选。横竖一句话:别低估了中国人把梦想照进现实的能力,也别低估咱们普通人用脚投票的力量。
生活总要向前,车也是。这个时代,手握方向盘的人,也许都有点像领潮人。不是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