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得好好跟您说道说道。
咱们车圈里,最近可真是出了点新鲜事,而且这事儿,直接关系到不少朋友换车的“钱包”和“心情”。
您听我慢慢讲,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先给您摆几个数字,让您心里有个数。
今年前七个月,国内新车销量是1823.5万辆,这数字听着就够唬人。
可二手车呢?
您猜怎么着?
卖了1123万辆!
这什么概念?
二手车的买卖,都快赶上新车的一大半了。
更关键的是,二手车市场的增长速度,那叫一个“迅猛”,比新车市场可劲头足多了。
这么大一块“蛋糕”,车企们能不动心思吗?
车企们盯上二手车这块肥肉,招数可不少。
其中一个,就叫“零公里二手车”。
听着就有点绕,对吧?
就是里程数跟新车差不多,可它为啥就成了“二手”?
这里面,说实话,味道就有点“复杂”了。
曾经有报道,说有些做二手车生意的,卖这种“零公里”的车,能从厂家那儿拿到返点。
这操作,您细品,是不是有点“猫腻”?
最近这半年,二手车市场又有了新变化,那就是“准新车”的数量,那是“噌噌”地往上涨。
什么叫“准新车”?
就是车龄三年以内的,看起来跟刚出厂的没两样。
数据显示,这三年内的车,在二手车交易里占了26%,算下来也有292万辆!
这数字,够惊人的。
尤其在新能源车领域,进入二手车市场的,大部分都是这种“准新车”。
为什么?
您想啊,三年以上的电动车,在二手车市场上,那真是“叫好不叫座”。
原因在哪儿?
离不开电池。
三年内的电池,损耗相对还算轻微,消费者还能勉强接受。
可一旦到了五六年,电池的“衰减”就特别明显了。
有分析说,这时候的电池,普遍能掉个两成。
这个程度,二手车商看到,基本就“望而却步”了。
为啥这么忌惮电池衰减?
换电池的钱,那可是真不少。
十几万的车,换个电池分分钟掏五万。
您要是按这个折旧价卖二手电动车,二手车商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了。
所以,他们只能是盯着那些“准新车”,这样卖起来,风险小,也容易出手。
这些大量的“准新车”从哪里来?
猜猜看,“零公里二手车”功不可没。
这些车,价格通常在新车指导价的七折到八折。
想想看,花个七八折,就能买到一辆几乎没开过的电动车,谁能不心动?
这性价比,确实挺诱人。
而“零公里二手车”的出现,直接就给真正的二手电动车“挤压”了生存空间。
您想想,一辆开了一两年的电车,打六折卖;一辆新车,打七折卖。
跟“零公里”比起来,价格上根本没优势。
消费者当然会选那些“零公里”的,而且,这些车况也更让人放心。
这么一来,情况就变得有点尴尬了。
真要论年份,三年以上的电动车就不好卖了;论价格,三年以内的又拼不过“零公里”的。
那您当初花钱买的电动车,是不是就等于“一次性投资”,只能自己用到报废?
这损失,可真不小。
再看看燃油车,同样开个十年八年,二手车市场里还能卖点钱,多少能补贴点换车的开销。
可电动车呢?
几年之后,电池一衰减,价值就“跳水”。
算下来,燃油车的整个使用周期成本,好像比电动车还要划算。
更让人头疼的是,五六年之后,电池的“续航焦虑”就来了。
您是花大价钱换电池?
那可不是笔小数目。
不换?
那您就得天天惦记着充电,跑长途更是提心吊胆。
这些烦恼,只有真正用过几年电动车的人,才能体会得最深。
所以,您看,难怪现在有调查显示,超过两成的电动车主,考虑换车时,都打算“回归”燃油车了。
这可不是他们“喜新厌旧”,而是现实让她们不得不这么想。
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哪有自己实实在在用车体验来得真切?
这事儿,说到底,是车企为了市场份额,用“零公里二手车”这种方式,以低价冲击市场,同时又让“准新车”泛滥,最终让当初信任他们的消费者,承受了价值下跌的风险。
这操作,确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也让人不禁想起“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奈。
这事儿,您怎么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