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到5年,中国燃油车品牌80%会消失!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这句话,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本就硝烟弥漫的汽车圈。
根据他的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突破55%,这意味着燃油车市场将加速萎缩。
而就在今年2月,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被曝出重组传闻,两家“国家队”车企一旦合并,销量将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五大车企。
另一边,吉利早在去年就宣布战略收缩,将旗下新能源品牌几何并入银河系列,全力押注智能化赛道。
车企们一边抱团取暖,一边断臂求生,这场“生死淘汰赛”的残酷程度远超想象。
朱华荣的预言绝非危言耸听,而是行业剧变的真实写照。
看看数据:中国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盈利,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车企在“赔本赚吆喝”。
燃油车均价持续下跌,新能源车型扎堆上市却难逃“月销过万仅10款”的尴尬,市场早已从“抢蛋糕”变成“抢残渣”。
东风和长安的抱团重组、吉利的资源整合,本质上都是为了在技术迭代的生死竞速中活下去——新能源车的电池、芯片、智能化研发成本动辄百亿,单打独斗的小品牌注定被碾压。
有人问:“燃油车真的没机会了吗?”
答案就藏在消费者的选择里。
去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是“国家队”三巨头总和的2倍多,而像几何、飞凡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最终也因定位模糊、技术乏力沦为“弃子”。
这说明什么?
市场不需要那么多“换壳车”,而是需要真正颠覆性的产品。
朱华荣所说的“关停并转”,不是燃油车的末日,而是行业从“大而散”走向“精而强”的必经之路。
这场变革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长安、东风的大象转身,吉利的断腕求生,以及比亚迪的一骑绝尘,都在告诉我们:汽车行业的未来属于敢砍掉过去的人。
或许再过几年,当我们回望2025年,会发现朱华荣的预言不是警示,而是行业重生의号角。
在这个时刻,你还在开燃油車吗?
你觉得下一个倒下的是谁?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一起见证这场百年汽车工业的大洗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