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交了 12 辆 Model Y,这个月业绩能冲第一了!”
加州特斯拉销售马克刚挂完喜报电话,手机就弹出欧洲同事的消息:“柏林门店撤了三个展车,11 月销量才 1.8 万辆,去年同期可是 3.1 万。”
一边是北美市场的交付狂欢,一边是欧洲门店的冷清撤展。更诡异的是,美国联邦补贴取消后,特斯拉 Q3 交付量反而创纪录 —— 这波 “繁荣” 到底是真回暖,还是补贴退潮前的最后狂欢?
当政策红利的潮水退去,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两个区域市场,早已露出了 “裸泳” 的痕迹。
一、欧洲市场:从销冠到弃子,一年跌掉 14%
2024 年的欧洲车市,特斯拉遭遇了十年来最狠的 “滑铁卢”。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狠狠打了脸:1-11 月销量 28.3 万辆,同比暴跌 14% 。
德国的抵制:94% 的人说 “不买”
“以前客户排着队订车,现在电话里一听是特斯拉,直接挂掉。”
法兰克福经销商汉斯的遭遇不是个例。美国媒体 Electrek 的调查更扎心:10 万德国人里,94% 明确说 “不会买特斯拉” 。2024 年德国销量降了 41%,2025 年前两个月直接腰斩 70%。
问题根源出在马斯克身上。
去年他被拍到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做 “希特勒式敬礼”,还被曝支持欧洲极右翼势力,这在对纳粹历史极其敏感的德国炸了锅。汉斯翻着客户投诉记录:“有个老客户说,‘我爷爷打了一辈子纳粹,我不能开马斯克的车’。”
更糟的是,柏林工厂周边接连发生铁路设施被破坏、4 辆特斯拉被烧毁的事,警方直指 “政治动机” 。“现在没人敢在小区里停特斯拉,怕被划车。” 汉斯无奈地说。
竞品的围剿:斯柯达抢了 Model Y 的宝座
就算没有言论风波,特斯拉也挡不住对手的 “抢蛋糕”。
2024 年 10 月,大众集团的斯柯达 Enyaq SUV 直接取代 Model Y,成了欧洲最畅销电动车 。汉斯指着隔壁大众门店:“他们的车比 Model Y 便宜 3000 欧元,还送免费充电一年,客户全跑了。”
比亚迪更是来势汹汹。元 PLUS 在欧洲卖了 8 万辆,还在匈牙利建了工厂,计划 2025 年产能翻三倍。“以前客户只认特斯拉,现在试驾完比亚迪,回来就退订。” 汉斯说,自己上个月只卖了 3 辆 Model 3。
瑞典、法国的情况更惨。特斯拉在法国销量降了 24%,瑞典的门店直接关掉了两家 —— 曾经的 “欧洲电动车一哥”,如今成了边缘玩家。
二、美国市场:补贴泡沫破了,Q3 狂欢是 “寅吃卯粮”
比起欧洲的直接抵制,美国市场的危机藏得更深 ——7500 美元联邦补贴的取消,给特斯拉挖了个 “需求透支” 的大坑。
67 亿利润蒸发,补贴是 “命根子”
2025 年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直接掐断了特斯拉的 “钱袋子”:
7500 美元购车补贴没了,年损失 12 亿美元 ;
卖碳排放积分的收入砍了 48 亿(联邦 28 亿 + 加州 20 亿) ;
储能业务补贴没了,再亏 7 亿 。
三项加起来,一年损失 67 亿美元—— 要知道特斯拉 2024 年净利润才 71 亿,这相当于直接抽走了 94% 的利润。
“以前卖一辆 Model 3,政府帮掏 7500 刀,现在全要自己扛。” 加州经销商露西算了笔账,补贴取消后,Model 3 起售价从 3.2 万涨到 3.95 万,“客户问‘为啥突然贵了这么多’,我都没法解释。”
Q3 交付暴涨?是抢了明年的订单
诡异的是,补贴取消前的 Q3,特斯拉美国交付量反而涨了 22%。露西揭秘:“就是逼着客户‘赶末班车’。”
她翻出聊天记录,总部要求每天给潜在客户发三条短信:“10 月 1 日补贴就没了,现在订车还能省 7500 刀!” 很多客户本打算明年买车,被催着交了定金。
福特 CEO 吉姆・法利早看透了:“这不是需求增长,是提前透支了未来 6 个月的订单。” 他在财报会上直言,2025 年美国电动车需求可能暴跌 30% 。
露西的库存数据印证了这点:Q3 她卖了 150 辆车,现在库里只剩 8 辆,但 11 月新订单才 12 个。“以前每月能收 30 个新订单,现在客户都在等降价,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股价崩了:一天蒸发 1500 亿市值
投资者比经销商更慌。补贴取消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单日暴跌 14%,市值蒸发 1500 亿美元 。
“大家怕的不是补贴没了,是特斯拉没了赚钱的招。” 华尔街分析师汤姆说,特斯拉 2024 年靠卖积分赚了 28 亿,占净利润的 39%,“现在积分卖不出去,车又卖不动,利润肯定崩。”
更糟的是,特朗普还威胁要审查 SpaceX 的 220 亿政府合同 —— 马斯克的政治冒险,正在拖垮特斯拉。
三、危机里的破局信号:不是没救,只是要换打法
虽然眼下焦头烂额,但特斯拉的区域危机并非 “绝症”。欧洲和美国市场的一些新动向,藏着翻盘的可能。
欧洲:放下身段,跟大众 “抢平民客户”
在德国,特斯拉悄悄把 Model 3 入门版价格降了 1.2 万欧元,还推出 “旧车置换补 5000 欧” 的活动。汉斯说:“上个月终于卖了 12 辆,比之前多了 3 倍。”
更聪明的是 “本土化合作”。特斯拉跟德国博世集团联手研发车机系统,还雇佣了 100 名当地工程师。“客户看到‘德国研发’的标签,抵触情绪少了很多。” 汉斯透露,有个客户就是因为 “本土团队改进了续航算法” 才下单的。
美国:靠 “减配降价” 抢市场,押注储能救利润
面对补贴消失,特斯拉在美国搞起了 “精准减配”。新推出的 Model Y Lite 版,去掉了全景天窗和自动泊车,价格降到 3.49 万,比补贴前还便宜。
“很多客户说‘我本来就不用自动泊车,省 1 万刀更实在’。” 露西说,这款车上市一周就收了 80 个订单,救了她的业绩。
同时,特斯拉把宝押在了储能业务上。虽然美国储能补贴没了,但欧洲和亚洲的需求在涨。2025 年 Q1,特斯拉储能营收同比涨了 40%,成了新的利润支柱。
行业真相:退潮不是末日,是 “挤泡沫”
“补贴退潮其实是好事,能筛掉靠政策活着的企业。” 汤姆认为,特斯拉的危机不是 “不行了”,是 “该转型了”。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淘汰的是只会靠低价的品牌,留下的是能造好产品的企业。特斯拉有超级工厂和电池技术,只要别再靠马斯克的争议博眼球,把钱花在研发和本土化上,未必不能翻盘。
四、普通人的感受:我们不管补贴,只看 “值不值”
不管分析师怎么吵,最终说了算的还是消费者。我采访了几位不同市场的车主,他们的话戳破了特斯拉的核心问题。
德国车主安娜:“车是好车,但我不想为言论买单”
安娜 2022 年买了 Model Y,现在想换车却选了大众 ID.4。“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确实好用,但每次看到马斯克的新闻,就觉得开着这车丢人。”
她算了笔账:大众比特斯拉便宜 2000 欧,续航还多 50 公里,“我为啥要为马斯克的言论多花钱?”
美国车主迈克:“没补贴就不值了,等降价”
迈克本来打算 Q4 买 Model 3,补贴取消后直接停手。“以前 3.2 万 + 免 7500 刀税,现在 3.95 万,性价比差太多。”
他对比了比亚迪海豹:“价格一样,续航多 100 公里,还送终身免费充电,特斯拉没啥优势了。”
经销商露西的真心话:“别搞政治,好好卖车”
“我们最怕马斯克上新闻。” 露西吐槽,每次他有争议言论,到店客户就少一半。“客户买的是电动车,不是‘马斯克周边’,要是能专注造车,销量肯定能回来。”
尾声:退潮后,才知道谁在真造车
采访最后,汉斯给我看了张照片:2023 年特斯拉柏林工厂开业时,排队的客户绕了停车场三圈;现在门店前的停车场,停满了大众和比亚迪的试驾车。
补贴退潮就像一场大考,考的不是 “谁能靠政策赚钱”,而是 “谁能靠产品活下去”。特斯拉的区域危机,本质上是 “政策依赖症” 遇上了 “产品竞争力不足” 的双重打击。
但这不是末日。只要特斯拉能放下 “科技巨头” 的身段,把钱花在电池研发、本土化服务上,少让马斯克的言论抢戏,未必不能重新赢回消费者。毕竟,欧洲人需要好电动车,美国人也想要高性价比的代步工具 —— 市场一直都在,只是不再为 “补贴泡沫” 买单。
就像汤姆说的:“潮水退去不可怕,可怕的是光着身子还不想穿衣服。特斯拉要是能踏实造车,早晚能穿上‘产品力’的泳衣,重新上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