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质量风波:跨界造车的“新人税”还是信任危机?

小米SU7深陷质量争议漩涡 雷军内部讲话袒露脆弱
从万众瞩目的科技跨界新星到频频陷入质量争议,小米汽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翼子板翘边、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争议、高速事故等一系列事件,让这个曾经的"行业鲇鱼"陷入信任危机。雷军坦言"公众期待远超想象",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小米能否真正扛起造车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小米SU7质量风波:跨界造车的“新人税”还是信任危机?-有驾

质量争议不断:从"翘边门"到"机盖门"

近期多名小米SU7车主反映车辆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存在鼓包、翘边现象,按压时出现明显起伏。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分析指出,这属于"设计制造经验不足"的典型问题,直言从业12年从未在原厂车上见过此类情况。尽管小米承诺提供免费上门修复服务,但强调"极小范围"的说法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更早之前的"机盖门"事件同样引人关注。部分SU7Ultra车主发现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并未如宣传般具备高效散热功能。小米虽致歉并提供积分补偿,但维权车主们并不买账,目前已有70余人组建诉讼群要求"退一赔三"。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虽出面辟谣部分传言,但舆论风波已难以平息。

小米SU7质量风波:跨界造车的“新人税”还是信任危机?-有驾

信任危机下的销量隐忧

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显示,小米SU7在纯电车型中排名垫底。虽然官方解释为交车时间过长导致,但这一结果与小米此前"质量引以为傲"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小米汽车已连续三个月销量环比下滑,新增订单量更是出现超过50%的跌幅。

小米SU7质量风波:跨界造车的“新人税”还是信任危机?-有驾

3月29日的小米SU7高速事故造成三人遇难,将争议推向高潮。家属质疑车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缺陷及事故后门把手解锁问题。雷军在内部演讲中坦言"打击很大",承诺将安全标准提升至"超越行业水平",但回避了具体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表态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冠冕堂皇的漂亮话"。

跨界造车的"敬畏修行"

雷军将部分争议归因于公众对小米"行业领导者"的过高期待,认为15岁的小米已失去"新手保护期"。但消费者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卖车时第一梯队,出事后行业新人"的调侃反映了舆论的双重标准。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消费者对科技公司造车既期待"鲇鱼效应",又对其缺乏制造积淀心存疑虑。

当前争议的核心在于区分"个案瑕疵"与"系统性风险"。翼子板翘边等问题虽不涉及安全性能,但若处理不当可能演变为品牌信任的致命伤。传统车企数十年的供应链管理和工艺流程积累,绝非科技公司靠资本和流量即可速成。蔚来、小鹏等新势力早期同样经历过质量争议,最终通过持续迭代赢得市场。

质量与信任的长期博弈

小米汽车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即将上市的YU7将直接承受SU7风波的压力,若不能迅速解决现有争议,新车型难免被贴上"未经验证"的标签。雷军引用"疾风知劲草"表明决心,但消费者更期待看到的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非宏大愿景。

造车是一场关于敬畏的修行。小米需要以透明态度直面问题,用制造业的严谨弥补跨界短板,而非用"情怀"掩盖不足。消费者有权对关乎生命的产品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巨头的光环不应成为降低标准的理由。这场质量风波最终是成为小米汽车制造能力升级的契机,还是跨界神话破灭的开端,取决于小米接下来的实际行动而非漂亮说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