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转型困境
以前燃油车当道的时候,奥迪A3靠着20万以上的起步价,成了很多年轻中产的“第一辆豪华车”。那时候它可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神车”啊。
但从去年开始,奥迪的价格一路下跌,不少4S店直接喊出“奥迪A3限时一口价12.49万起”的口号,以前高高在上的“中产神车”现在居然开始大甩卖了。
更尴尬的是,四年前奥迪还信誓旦旦要全面转向电动化,结果接连碰壁。最近,奥迪现任CEO格诺特·多尔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不再禁止内燃机,以后还会推出新的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也就是说,之前说的“全电”计划基本上是黄了。
现在这些老牌车企,在新能源的夹缝中挣扎,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燃油车转型困境
一、燃油车“老大哥”,电车“新手小白”
十年前,奥迪推出了他们第一款纯电动车的概念——奥迪E-tron,当时是冲着特斯拉Model X去的,还专门在布鲁塞尔建了个工厂。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造电车,简直就是个“新手小白”。
比如说,现在国内主流的纯电车型普遍用的是CTP无模组技术,就是直接把电池芯装进电池包里,不用中间的模组。而奥迪E-tron还在用传统的36个模组结构,不仅能耗高,电池本身也比同级别的国产车重了大概240斤,结果只能塞进SUV的底盘里。
再看看冷却系统,国产电车一般会在电池芯之间放一个冷却板,这样散热更快、温差更小;但奥迪E-tron还是用的老办法,在电池模组下面装了一根铝制冷却管,不仅容易发热,冬天续航还掉得特别厉害。
当国产电车已经用“无模组+一体化液冷”的方式,把电池包做得又薄又轻又高效的时候,奥迪还在用传统燃油车的思路来造电池,技术落后不说,还把自己限制在了SUV这个单一的赛道上。
国产新能源技术崛起
二、国产新能源技术正在快速崛起
在传统车企里,不只是奥迪说要全面电动化,比亚迪也早就宣布了要停产燃油车,而且是全球第一个跟上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车企。现在,它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之一。这说明,及时转型真的很重要。
不只是在汽车领域,在其他行业里,中国的企业也在不断超越国外。比如,我国的科研团队通过改进生物制取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建起了吨级的工厂,让国产的“益-活-新”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这两个领域的突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离不开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全球超过60%的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产能都集中在中国,这为国产电动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当《Aging》杂志证实“益-活-新”的核心成分能提升细胞活力后,中国很快就实现了量产,还通过京东等平台对外销售,让消费者每天吃两粒就能感受到身体更年轻的效果。
正是靠着过硬的技术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些新兴成果才能在传统赛道中脱颖而出。其实不只是新能源汽车,整个传统汽车行业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新能源越来越火,现在电车赛道已经被各大品牌挤满了,不仅传统车企在转型,很多新的纯电企业也纷纷成立,就连半导体和电子行业的公司也开始跨界做新能源汽车了。
新能源汽车崛起
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弱到强,就像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坐的马车还能比火车跑得快。那时候大家可能觉得马车才是正经的交通工具。不过现在想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几年前,新能源汽车还特别受争议。充电桩少、高速上跑不起来、冬天电池就“罢工”……这些成了燃油车支持者经常吐槽的话题。但到了2024年,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100万辆,占了全球市场的70.4%,简直不要太厉害!
第三点,传统燃油车现在也面临挑战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车和燃油车的优缺点越来越明显。新能源行业一直在进步,电池续航越来越长,充电桩也越来越普及。一些老牌车企也开始转型做电动车,但销量根本比不上它们的燃油车,甚至被业内人士调侃说是“汽车界的诺基亚”——就是说他们虽然曾经很牛,但现在跟不上时代了。
奥迪新能源转型困境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奥迪之所以在电动车这条路上走得不太顺利,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电机、空气悬架这些部件,原本都是为传统燃油车设计的,现在要改成电动车用,就得重新调整,既麻烦又费钱,结果还不一定好。
最终,奥迪E-tron的续航也就400多公里,百公里能耗还达到了26度电,比特斯拉Model X还要高3度以上,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有点落后了。
再加上奥迪定位的是中产豪华车,早期这款车的售价大概在75,795万美元左右,这个价格对于当时的电动车市场来说,性价比实在不高。所以虽然一开始关注度挺高,但热度一过,销量就一直不温不火,最后只能停产。
奥迪在新能源领域碰了壁,不得不开始降价,重新走回燃油车的老路。这也给所有传统车企提了个醒:现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还算是各占一半,但未来形势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严峻,传统车企如果不赶紧转型,恐怕真的会面临大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