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学开车那会儿,教练总爱说:“油门像谈恋爱,离合像过日子,得讲究个配合。”那时候我握着方向盘的手直冒汗,起步时要么油门踩猛了往前蹿,要么半联动没控制好直接熄火。直到后来开了十来年车,经历过雪天坡道溜车的惊险、红绿灯路口被后车滴滴的尴尬,才真正琢磨透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该踩油门冲出去,还是让车子自己慢慢溜起来?
一、油门踩下去的那一刻,车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前阵子小区停车场出口有个陡坡,亲眼看见一辆手动挡新车在坡上熄火三次。司机急得满头大汗,后面排队的车喇叭按得震天响。这时候要是懂点“给油起步”的技巧,哪至于这么狼狈?
所谓给油起步,说白了就是左脚慢慢松离合的同时,右脚轻轻点油门。发动机转速拉到1500转左右,车头会明显有个“抬头”的动作,这时候再完全松开离合,车子就像被推了一把似的稳稳上去。就像小时候骑自行车上坡,提前蹬两脚攒点劲,总比半道上卡住强。
相比起来,怠速起步就像让车子“自己爬”。离合松到半联动,靠发动机800转左右的怠速硬生生把车拽起来。平地还好,遇上陡坡或者满载的情况,发动机憋得直喘粗气,搞不好就罢工熄火。去年冬天我开朋友的微型电动车去送货,后座塞满箱子的情况下怠速起步,车子愣是在平地上抖了三抖才挪动,那场面活像老牛拉破车。
二、老司机嘴上说“随便开”,手里可有本明白账
有次跟货运车队跑长途,队长王师傅给我算了笔账:他们车队30辆重卡,要是每个红绿灯都大脚油门冲出去,每辆车每天多烧5升柴油,一个月下来就是4500升,按现在油价得烧掉三万多块钱。但要是太温柔,起步跟不上车流,耽误的送货时间更值钱。所以他们摸索出个门道——平路红灯排第一时稍微带点油,排在车队中间就跟着溜。
这道理放在家用车上也一样。早上热车时转速表还没掉下来,这时候给油起步确实更顺溜。我有回赶早班机,在地库冷车状态下直接大脚油门,结果离合器片烧糊的味道三天都没散干净。修车师傅直摇头:“铁打的离合器也扛不住冰火两重天啊!”
说到积碳这事儿更有意思。小区里开混动卡罗拉的李叔总炫耀自己从来不舍得踩油门,结果上个月发动机故障灯亮了。拆开发动机一看,进气门积碳厚得能当砚台用。4S店小哥一语道破:“您这车怕是从来没上过3000转吧?发动机也得偶尔撒个欢儿清清积碳。”
三、关键时刻的选择,能救命也能省钱包
去年雨季在盘山公路的经历让我彻底学乖了。当时跟着导航误入一条施工中的土路,连续发夹弯加上湿滑路面,右边是山壁左边是悬崖。这时候要是按驾校教的怠速起步,每次转弯后起步打滑不说,万一后溜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咬着牙把转速踩到2000转,靠发动机高转带来的强扭矩,像壁虎似的贴着路面一点点往上蹭。
相反的场景在商场地下车库天天上演。那种螺旋下降的车道,老司机都知道要挂着1档怠速往下溜。有回碰上个愣头青,在下坡弯道还踩着油门冲,结果前车突然刹车,他猛打方向避开,车尾“咣当”撞上水泥柱。要我说这油门踩得不是时候,修车钱够加三年油了。
说到底,这两种起步方式就像炒菜的火候。文火慢炖适合精细活,比如小区挪车、地库找车位;武火爆炒得看场合,像高速匝道汇入、山路超车,该给油时别犹豫。还记得有次开手动挡带全家去草原,遇到牧民的牛群慢悠悠过马路。眼看后面旅游大巴要追上来,我左手降档右手给油,车子“嗡”地窜出车流,后视镜里媳妇抱着孩子笑成一团:“你这起步够野的啊!”你看,关键时候踩对油门,连家人都觉得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