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逆袭登顶
当那些新势力车企在流量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一个个都在说自己“遥遥领先”的时候,有一家一直被市场低估的车企,却悄悄地登上了顶峰。它就是零跑汽车——曾经被大家质疑“能不能撑到明年”的品牌,现在竟然连续四个月稳居新势力销量冠军。
当大家都在追逐热点、争抢眼球的时候,这家车企却选择了一条更沉稳、更实在的路。它没有 flashy 的宣传,也没有夸张的口号,只是默默地把产品做好,用实力说话。
7月10日,在杭州运河文化中心,历史再次上演。四年前,零跑C11在这里首次亮相,台下不少人带着怀疑的眼神:“这车能行吗?”而四年后的今天,全新升级的C11再次登场,掌声雷动中,已经站着的是新能源市场的新王者。
零跑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站在台上,平静地回忆起那段“资金紧张”的艰难时期。但台下的观众早已明白:从“最不被看好”到“销量冠军”,这场逆袭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坚持和努力的结果。
沉默技术派
“沉默攀登者”,用技术对抗流量荒漠
现在互联网上那些造车的新贵们,一个个都是讲故事的高手,特别会用一些华丽的语言来描绘未来,这几乎成了大家对新势力车企的刻板印象。
但零跑不一样,它就像一个突然闯进派对的“理工男”。很多媒体朋友对它的印象就是:这个“理工男”总是穿着格子衬衫,一开口就是参数、代码,没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朱江明在发布会上说的:“我们基本上没怎么讲过故事。”
其实,正是这种“不合群”的沉默,加上对技术的专注和坚持,反而成了零跑最厉害的武器。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行业里,它选择用实力说话,这才是真正的硬核。
智能驾驶系统升级
比如说,全新C11在造型设计、智能座舱、续航能力、辅助驾驶、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能这六个方面都实现了全面升级。这些突破的背后,靠的是零跑一直以来对技术研发的专注。
具体来看,全新C11装了28个感知设备,还有高通8650芯片,支持高速领航、通勤领航、自动泊车等27项功能。更厉害的是,它用的是端到端的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把感知、预测和规划这几个关键环节整合在一起。这样一来,系统结构更简单,信息传递更快,误差也更少,所以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更强,而且还能不断自我进化,未来也有望支持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
零博弈人机共驾算法
另外,零跑自己研发的“零博弈”人机共驾算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辅助驾驶系统在退出时方向盘力矩切换太生硬的问题。这个算法通过更细腻的控制,让方向盘的控制权交接变得平滑顺畅,让驾驶员感觉更自然、更安心。
智能座舱技术突破
这套智能座舱,零跑是自己研发的,而且是新势力里面第一个用上了60英寸超大尺寸的AR-HUD,这玩意儿可以说是整个车里最重要的交互窗口了。它的亮度特别高,达到了16000nit,就算在阳光底下也能看得很清楚。它通过AR技术,把车速、导航指引这些信息,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不用低头就能看到重要信息。而且还能切换成车速、AR导航、地图三种模式,真正做到了让驾驶者的视线不用离开前方道路,既安全又方便。
科技平权:打破豪华配置的“价格游戏”
当大家还在感谢比亚迪“把合资车的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可能没注意到,零跑其实正在用更激进的方式,重新定义智能电动车的价值。
在全新C11的配置表上,传统豪华品牌那种“等级分明”的套路被彻底打破了。像激光雷达、高通骁龙SA8295P旗舰芯片、杜比全景声、60英寸AR-HUD这些以前只有豪车才有的配置,现在在零跑车上都一应俱全。
这种“越级打击”背后,其实是零跑全面自研技术带来的降维打击。四年前零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砍配置,反而更狠地往技术上投入,靠技术深挖来破解成本难题,真正实现了“用更低的价格,做更高端的配置”。
零跑芯片与智能架构创新
比如说,零跑自己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是在2020年11月成功流片的,性能比Mobieye的Q4还要强。作为国内第一家把智驾芯片量产的车企,他们第一次在C11车型上用上了这个芯片,现在已经装了超过30万片了。
当其他厂商还在靠买别人的方案来拼凑的时候,零跑直接从底层开始创新,把以前只有高端车才用得上的技术,变成了“白菜价”,让大家都用得起。
更厉害的是他们的LEAP3.5架构,升级得特别彻底。它用了一个中央超算平台,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ECU系统,线束长度做到了全球最短,只有996米,而且只需要22个电子控制器,高度集成。这种“大脑中枢”式的创新,让新款C11在物理部件上提升了48%,但价格却依然很有竞争力。
自研模式赢未来
用更口语、更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
跟很多新势力车企不一样,零跑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研发和制造核心零部件。这么做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技术、产品和成本上都占优势。更难得的是,他们在自己搞技术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性价比,不一味追求高利润,而是尽可能把好处让给用户,真正做到“好车不贵”。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像AR-HUD、激光雷达、舱驾融合大模型这些本来要多花十几万才能买到的高科技配置,在全新C11上却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实现。这就是零跑的“自研模式”,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时间的朋友:慢热型爆款背后的长期主义
除了专心搞技术、坚持自己造核心部件之外,零跑还有一个理念叫“用户就是产品经理”,这让他们在C11这款车上实现了新能源市场中最坚韧的增长奇迹。
没错,在现在这个大家都想快点出成果的造车圈子里,C11的成长方式有点不一样。朱江明透露了一个数据:C11刚上市那个月,订单才3388台,连某些友商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就是这样一款“不出圈”的车型,却走出了新能源市场上最稳、最持久的增长曲线——2021年月销千台,2022年涨到四千台,2023年七千台,到了2024年10月,已经突破一万台了。到现在还能持续热销、保持热度的,除了特斯拉Model Y,就数零跑C11了。
用户共创设计创新
这种“慢热奇迹”的秘密,其实就藏在用户一起参与设计的砂岩棕内饰里。2021年C11刚开始预售的时候,用户通过多轮投票,从“陶棕”和“木棕”中选出了他们最喜欢的配色。现在全新C11不仅把这种配色工艺升级了,还把用户共创的机制固定下来——比如可调节的腿托、更实用的细节收纳空间,还有底盘调校的优化,都是根据用户的实际反馈做出来的。
专注用户价值
现在大多数车企都在追爆款,想快速赚快钱,但零跑C11不一样,它选择和用户一起慢慢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个月都进步一点点,靠的是用户真实的使用体验,口碑也就越来越好,产品也越来越经典。
今年年初,我跟郑州一个经销商集团的高管闲聊,他说现在价格战打得特别狠,他们不得不在零跑和另一个新势力品牌之间做选择。老板想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支持零跑。前段时间我去店里走访,那个高管直接打开C11的前门,指着里面那个设计精巧的雨伞槽跟我说:“上次下暴雨,有客户专门发微信来感谢这个小设计。”
在这个大家都想走捷径、追求速成的时代,零跑用了八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真正厉害的品牌,永远是那些死磕用户价值、用心做产品的。
慢工出细活
看起来,零跑的逆袭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只是把工程师的坚持、用户的信任和技术的不断打磨,慢慢熬成了一个“慢就是快”的答案。
【结语】零跑的登顶之路,没有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也没有铺天盖地的炒作。有的只是工程师们对技术的执着,对细节的死磕,还有对用户需求的真诚对待。它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汽车这场马拉松里,最后能赢得用户和时间的,从来不是最会喊口号的人,而是那个能把核心技术抓在手里、把用户需求刻进骨子里,并且愿意为性价比付出笨功夫的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