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买车就像相亲,大家不光看脸,还得看芯片,看“智商”,甚至还得关心充电的时候会不会被前任堵住。“帅哥,你买电动车了吗?没买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这年头没赶上新能源这趟车,就像晚自习没交作业,抬不起头。你以为大家只是图个省钱环保,实际是想找个能智能陪聊、有OTA升级的,省得除了油还得费话。
现在电动车销量噌噌涨,新能源的渗透率早就突破一半,说是新时代的黄金,可惜发明掘金铲子的不是你我。本来大家以为纯电车是老大难,续航焦虑,充电漫漫,山高路远一口气下去,怕是要变成“推车侠”。结果电池和充电技术哐哐升级,如今插混和增程这俩原本是过渡选手,被纯电爆杀,销量不但没跟上,还集体瘦身,连车企销售的话都懒得圆了。倒是纯电车像打了鸡血,嗷嗷往前冲,俨然成了车界小学生里的优等生。
曾经你买新能源车还得掂量掂量,插混嘛,发动机还在场,变速箱还粘锅,买的时候心里踏实,毕竟老牌车企混的够久,质量“老赖”。上世纪的油头老企业,发动机和变速箱跟老大爷一样稳,大家买插混总觉得能“出事儿也不会太尴尬”。但是一下子纯电化,年轻人直接冲新势力——理想、小鹏、蔚来、小米们,把老牌车企的脸按到键盘上摩擦:你说你智能座舱?你说你自动驾驶?实际上一拍脑门,妥妥个“电动老年代步车”,能坐能开能加电,就是不能装逼。
说到智能化,这可是新时代的“扮酷”法宝。以前你在酒桌上被问车,最多聊聊排量马力,顶破天就是落地价和车标。现在开车出去,首先炫耀的不是马力,是你的中控能不能语音点歌,能不能边开边煮火锅,或者和小度聊聊人生理想。传统车企造个电动车,除了四只轮子,剩下就是汽车界的“自尊机”:智能座舱有个壳子,导航卡都装不上,自动驾驶不是自动,是自觉。你问什么时候OTA升级?厂家的标准回答是:随缘。出了BUG,得等供应商先发佛号,说了能改才算。智能系统都是黑盒采购,厂商基本上是“买家秀”,你抱怨一下APP卡顿、语音不灵,官方等于甩锅:这不是我干的,是外包干的,你骂我没用。
造车新势力就不一样了,整个行业一滴汗两滴油,全栈自研不说,每天在网上和年轻人互喷口水,谁吐槽不卡谁就加班。理想、小鹏、蔚来,小米、特斯拉还有鸿蒙智行们,基本上是边自嗨边造车,新鲜事物大把推,什么用户思维,下单秒回应,评论区都快变售后服务部了。只要年轻人觉得新奇、好玩、不用看说明书,统统安排上。行业里的人为了迎合年轻人,恨不得装个AI能随时聊八卦,或者车里能打王者荣耀。“工程师思维”现如今就像穿衣服用塑料袋,已经被弃用,先讨好用户再说。
老牌车企其实心也不甘,奈何脸皮太厚,心太窄。“智能化?可以找供应商!”结果就是每家都在说自己的创新,实际一看,APP界面堪比Windows 98,车机流畅性堪比塞班,小程序跟过年红包一样,一次比一次慢。年轻人用惯了手机平板,买车自然要顺手快活,谁还管你有多少发明专利?至于那些年纪大点的车主,毕竟习惯了牌子,买车和买酱油一样信任老牌,不求上进,求个安稳。年轻人“品牌迷信”已经破功,谁不卡谁就是亲爹。
最打脸的升级当属OTA,本来买车是一锤子买卖,买来就是巅峰,开几年能落灰、掉挡、出故障,卖的时候不值钱,只有情怀。但智能化一来,OTA就是给车定期做大保健,不用去4S店,只要有网,功能随时在家升个级,甚至杜绝亲戚来蹭WiFi,比如车载遥控能用来抓娃娃,也能用来骂人。理想、小鹏、蔚来之流,每个月更新都比网红还勤快,用户吐槽啥,工程师马上掉头改,生怕被年轻车主一星差评怼成笑话。两三个月一大版本,搞得大家养车变成养手机,玩出新花样。
这类新势力动不动加新功能,比如让你远程监控,远程停车,远程开party,甚至远程实现车与车的“尊嘟假嘟”,让你看着老牌车企的车主傻笑。因为新势力车企全栈自研,车上大小事,座舱、动力、底盘、语音、娱乐统统都在掌控,升级起来一条龙服务,哪怕出bug也有台阶下。但老牌车企就不同了,好像AI依赖非自己,智能化供应商是“手里有把锁,心里没钥匙”,买新车如同买一块表,调到几点就几点,升级全靠4S店修福报。遇到问题只会泼冷水:“我们在考虑您反馈的问题,已经转交技术部门。”至于什么时候改进,只有风知道。
不过你说老牌车企就一无是处吗?也未必。毕竟世界变了,牌子混不下去,厂家总得变变戏法,寻回点自尊。这里面有个例外,比亚迪。你说比亚迪是老品牌吧,但人家甩开膀子全力新能源,直接拔掉燃油车的氧气管,2023年一声令下,纯燃油车拜拜,大步流星投奔智能怀抱。产品设计讲究,智能那叫一个“卷”。OTA频率比音乐节还多,三趟更新一波热搜,每次有新哏,年轻人跟着升级督促技术部进步。有事没事刷OTA,比亚迪的小伙伴都快养成“版本焦虑症”了,左手改座舱,右手改油耗,下周就能泊车自动献唱。不光年轻人愿意捧场,插混和纯电齐飞,成了不得不服的电动车后浪。
比亚迪算是传统车企里别具一格的“白月光”,技术够硬,智能升级够快,还能让老一代消费者继续怀念“以前一箱油能干掉三只兔子”的快乐。买车不再只是和过去告别,反而能定期跟未来握手。说不定哪天OTA直接升级成“人车合一”,车主不用学开车,车能学会你的人生哲学,毕竟现在人工智能都能帮你算AB区买房首付,为什么不能顺带帮你找对象呢?
其实比起纯电车和新势力的狂热,老牌车企的那一套,像极了八零年代彩电加天线,想高清可惜信号永远卡着,老车企学智能化,就像写作文套公式,能用但没灵魂。大厂进步难,毕竟身上还背着“历史包袱”,一个按钮能用十年,用户反馈压箱底,升级逻辑靠排队。年轻人不吃这套,买车跟买鞋一样,舒服好看经常翻新才是王道,谁还管你公司名气有多响?
到头来买车也成了日常娱乐项目,你要想更“智能”,更“好玩”,就跟上新势力的节奏;想稳妥,追求传统主义,那就去老牌车企收拾情怀。不过老牌车企想靠智能化翻身,得有点超能力,把供应商的智商卡克隆到自己身上。年轻人胃口被互联网吊得越来越大,对车的需求也变成了“开得快,APP不卡,座舱能聊天。”日后说不定还要求车载直播,边开边和粉丝互动。
都说现在买电动车是选择未来,其实更像买个持续升级的玩具,买的是一场自我膨胀的期待。说到底,消费升级不止是车,连当代人也在“OTA升级”,除了钱包没升级,其它都在跟进。未来会不会有一天,买一辆新势力电动车,上面写着:支持用户灵魂OTA、工资自动充值,甚至帮你解决人生三大难题——加油、加电、加班?确实不好说。
总之吧,年轻人买车像买火锅底料,什么都得来点新鲜的,“新势力”天然有内味儿,连电都“带着一种科技感的绿”。老牌车企要是还想原地踏步,估计只能在怀旧专区快乐养老。还想靠情怀凑合?等着被新势力按在智能座舱里开Party吧。到那时候,买车送闹钟、送毛巾、送电池,都已经不够看了,得送一个“持续升级的明天”。
当然,最后必须自嘲一下。讲了半天电动车的进步,手机没OTA升级我还得手动关机重启。人类的每一次科技跨越,都是靠无数被卡住的APP、卡顿的车机、和买车时候的冲动消费堆出来的。等我有一天真的开上了最自研的智能电动车,可能最想做的还是打开天窗,喊一句:“人工智能,带我去工资高一点的地方。”结果导航唤醒了加班精灵,说好了车跑得快,没说人生能跑得掉。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