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域800V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期停留在旗舰专属、单点宣传的噱头阶段时,岚图汽车的举动打破了行业僵局。8月22日,岚图联合央视新闻《顶级实验室》发布的全域800V混动系统“岚海智混”,不仅发布即量产,更实现MPV、轿车、SUV全品类同步搭载。
全品类搭载,技术服务用户
长期以来,全域800V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陷入了“窄化陷阱”,多数品牌仅将其作为高端轿车或小众SUV的“卖点装饰”,用户若想拥有高效补能体验,就得在车型偏好与技术优势间被迫妥协。这种“技术特权化”的玩法,让800V始终停留在少数人体验的层面,未能真正解决大众用户的核心补能痛点。
而针对这一问题,岚海智混构建系统型通用能力体系,其核心硬件配置是63kWh高压超充电池、全域800V架构、全温域5C超充技术,并非为某一款车型量身定制,而是作为全系标配于2026款梦想家、追光L、以及还未上市的大六座SUV泰山三款不同品类车型。更关键的是,通过智能温控与能量管理技术的加持,三款车可实现“同代超充效率、同层级安全冗余、完整电感体验”的一致性。
这种全品类全系标配的模式,本质上是将800V技术从“营销工具”拉回“用户服务”上来。当技术不再是少数车型的“炫耀资本”,而是全品类的“标准配置”时,才能真正降低用户的感知门槛,让高效补能、长续航等优势惠及更多人。
用数据化解通勤与长途双重焦虑
新能源用户的焦虑,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能不能跑”,而是具体场景中的“用得顺不顺”。在城市通勤中,纯电续航是混动用户的日常困扰,传统混动车型100-200km的纯电续航,往往3-5天就要充一次电;一旦遇到酷暑寒潮,充电速度骤降,续航缩水更是常态。岚海智混用大容量电池+强温控制给出解决方案。其搭载的为63kWh电池是大部分混动车型的2-4倍,支撑起360到410km的CLTC纯电续航,一周一充覆盖两周通勤成为现实。
而央视《顶级实验室》则用实测来验证,车辆处于极热、极寒环境下从20%充电至80%均不足13分钟,与常温12分钟几乎无差。这种极端环境下的补能稳定性,让通勤用电从“高频担忧”变成“低频操作”,真正兑现了混动车型电驱优先的承诺。
长途出行的痛点则在于计划不确定性。提前查充电桩、计算等待时间、预估剩余续航,让路线规划沦为找桩攻略。岚海智混的“油电双解法”旨在扭转了这一用车现状。其满油满电1400km多的综合续航,已超越多数传统燃油车的满油续航800-1200km,且3.7kWh/L油电转化效率,92.5%CLTC工况效率,确保每一滴油、每一度电都用在实处。这意味着,用户长途出行无需再围着充电桩转,既能用纯电覆盖中短途,又能靠油电切换应对长途。
从单项合格到组合可靠的跨越
高压超充技术的普及,始终绕不开安全这一核心顾虑。行业内常见的“单项极限测试”比如电池单独针刺、单独跌落,虽能证明某一维度的安全性,却难以模拟实际使用中电池遭遇多重风险叠加的场景。岚海智混这次则用一块电池经历各种安全测试。
我们看到其首先针刺电池再将其从5米高空跌落,最终实现不燃不爆,打破了单项合格即安全的传统逻辑。在此基础上,三维隔热墙、PACK16重物理防护、1500MPa高强钢底护板构建起物理防护体系,BMS智能诊断引擎更能提前72小时预警风险。这种极限验证+多层防护+主动预警的组合,让电池安全从被动抗风险升级为主动防风险。
从交通工具到移动电力的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正在从“代步工具”向“场景服务平台”延伸。岚海智混在补能之外,更通过V2L、V2V、V2G技术的组合,将车辆打造成移动电力节点。其中6kW交流V2L可满足露营时多设备供电需求;30kW直流V2V能实现车对车应急补能,解决野外无桩的尴尬;而60kW直流V2G更让车辆参与到能源协同中,可为家庭用电输电,低谷时充电高峰输电,既降低用车成本,又为电网提供支撑。
写在最后
岚海智混的落地,对用户而言是“体验平权”的实现,混合动力纯电续航做到360到410km,综合续航为1400km+,极温13分钟补能等数据,让车主体验到全场景无忧。对行业而言是“技术标准”的重构,岚海智混终结了800V的噱头时代,推动行业竞争从“比参数”转向“比体验”,倒逼更多品牌聚焦用户真实需求,加速800V混动技术的普及。有消息称2026款岚图梦想家将在8月29日开启预售,岚海智混将从“技术发布”进入“用户验证”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