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

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有驾
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有驾

开篇:从“销量神话”看中国燃油车的逆袭密码

2025年7月,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一阵波澜:吉利星越L以单月29,434台的成绩登顶燃油SUV销量榜首,比第二名多出近1.5万台,相当于每分钟就有0.68台星越L被消费者开走。更令人惊叹的是,自2021年上市以来,其累计销量已突破80万大关,2024年全年狂销26.7万辆,2025年上半年再斩获14.62万辆,持续领跑燃油车市场。这一成绩背后,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品质与用户需求洞察上的全面突破。

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有驾

技术原理:三大核心架构,定义燃油车新标杆

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有驾

1. 动力性能:沃尔沃基因 + 精准调校

星越L搭载与沃尔沃同源的Drive-E系列2.0T发动机,高功率版本输出238马力,峰值扭矩350N·m,匹配爱信8AT变速箱,零百加速仅需7.7秒。其技术亮点在于:

低惯量双涡管涡轮:涡轮在1000rpm即可介入,1500rpm达峰值扭矩,Overboost功能可维持2.5bar增压10秒,动力响应媲美豪华品牌;

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有驾

智能热管理系统:5分钟达到85℃水温,比德系竞品缩短3分钟,冷启动效率提升30%;

经济性平衡:WLTC综合油耗8.59L/100km(需加95号油),年油费约1.1万元,低于同级合资车型。

2. 安全配置:沃尔沃级防护体系

星越L车身采用79%高强度钢,其中1500MPa热成型钢占比22%,C-NCAP碰撞测试综合得分率85.7%,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其主动安全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AEB行人识别成功率达98%,BSD盲区监测响应速度0.03秒,实测可降低35%的紧急事故风险。

上市被捧红至今,累计销量已破80万,为什么吉利星越L有此实力?-有驾

3. 智能化体验:越级配置 + 本土化适配

三块12.3英寸屏幕搭载高通8155芯片,银河OS 2.0系统支持方言识别与四音区唤醒;AR-HUD投影面积达25.6英寸,实景导航减少视线转移,副驾屏独立操作提升娱乐性。

市场验证:销量背后的用户逻辑

1. 精准定位“高配平价”

星越L以15-20万元售价,提供30万元级配置:轴距2845mm(超越本田CR-V的2701mm)、后排膝部空间超3拳、562L后备箱容积,搭配座椅通风/按摩、Infinity音响等配置,直击家庭用户对“大空间+高舒适”的需求痛点。

2. 口碑裂变:从“性价比”到“品价比”

据乘联会数据,星越L的三年保值率达65%,高于同级合资车型。用户调研显示,其“动力平顺性”“安全配置”和“售后成本”(小保600元/1万公里)成为复购推荐的核心因素。

3. 技术迭代与市场韧性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的2025年,星越L仍能逆势增长,关键在于:

燃油车技术深耕:通过48V轻混预留接口、CMA架构扩展性(支持未来PHEV升级),保持技术前瞻性;

区域市场适配:四驱版支持50%后轴扭矩分配,北方用户雨雪天出行安全性提升30%。

选购建议:如何匹配需求与版本?

1. 家庭用户首选:两驱舒适型(约16.5万)

基础配置齐全(L2辅助驾驶、三联屏),WLTC油耗低至8.2L/100km,适合纯城市通勤,年均用车成本(油费+保险+保养)约2.1万元。

2. 性能与舒适兼得:四驱东方曜版(约18.5万)

新增CCD可变悬架、座椅通风/按摩,轻度越野场景通过性提升40%,长途驾驶疲劳度降低50%。

3. 竞品对比:星越L的“错位竞争力”

| 维度 | 星越L | 本田CR-V(燃油版) | 比亚迪宋PLUS DM-i |

|--------------|----------------------|---------------------|---------------------|

| 动力 | 2.0T+8AT(238马力) | 1.5T+CVT(193马力) | 1.5L插混(197马力) |

| 空间 | 轴距2845mm(越级) | 轴距2701mm | 轴距2765mm |

| 年均成本 | 2.3万元 | 2.8万元 | 1.5万元(电费为主) |

| 核心优势 | 动力强、配置全 | 品牌溢价 | 绿牌政策 |

结尾:燃油车的“技术觉醒”与未来启示

星越L的成功印证了一个真理:在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博弈中,技术实力与用户需求洞察仍是制胜关键。其80万销量背后,是沃尔沃级安全架构、越级空间设计、本土化智能系统的三重合力。正如行业专家所言:“2025年不是燃油车的终点,而是技术分水岭——谁能将成熟动力与智能化结合,谁就能继续领跑。”

对于消费者,若追求“高性价比燃油车”,星越L仍是首选;若考虑新能源趋势,可关注其未来48V轻混版本。毕竟,在技术迭代的洪流中,“实用主义”永远是最稳妥的购车哲学。

黄家汽车观点:从“堆配置”到“拼技术”,星越L的逆袭证明,燃油车的生命力远未终结。2025年下半年,随着800V高压平台在混动车型的普及,建议刚需用户优先选择次顶配版本,平衡性能与成本;观望者则可等待年底技术迭代,捕捉“油电协同”的新机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