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个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的事儿。
现在路上的绿牌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在城里开着吧,确实是又安静又省钱,起步还快,感觉特别有科技感。
可一到逢年过节,想开着它回趟老家或者出去自驾游,特别是堵在高速上的时候,这感觉就完全变了味儿。
不少车主都说,平时是省钱的“小甜甜”,一上高速就变成了让人操碎了心的“电动爹”。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平时表现优异的电动车,一到长途和堵车就状况百出,它想真正取代燃油车,到底还差了点什么?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最直接也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续航里程的“大缩水”。
咱们买车的时候,宣传册上写的续航动不动就是六百公里、七百公里,看着特别美好,感觉充一次电就能从北京开到济南了。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
这个官方标称的续航里程,是在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下测出来的,比如不开空调、路面平坦、保持一个最经济的时速匀速行驶等等。
这就像方便面包装上的大块牛肉,好看是好看,但你碗里是另一回事。
一旦到了真实的路况,特别是节假日高速大堵车这种极端情况,续航里程掉得比你的心跳还快。
就拿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有位深圳的车主,开着一辆官方标称续航700公里的车,在广深高速上堵了八个钟头。
出发时电量是87%,等他挪下高速,电量只剩下9%了。
你猜他实际跑了多远?
才112公里。
这账一算,简直让人目瞪口呆,续航达成率连两成都不到。
这已经不是打折了,这简直是“骨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道理不复杂。
电动车在走走停停的堵车路况下,电机需要频繁启动,这个过程其实比匀速行驶更耗电。
更要命的是车上的各种电器,尤其是空调。
夏天堵在路上,外面太阳烤着,车里不开空调根本待不住。
可这空调一开,就像个无底洞,怠速状态下一个小时就能消耗掉两三度电。
你的电池电量,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往下掉,那种焦虑感,没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续航焦虑只是第一关,紧接着的第二关,就是充电难。
好不容易电量见底,你把车开进了服务区,以为看到了希望,结果发现,希望面前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就是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盛况”。
咱们国家这几年在充电桩建设上确实下了大力气,截至去年,全国充电桩总量已经非常可观。
但是,这个巨大的数字平均到每一个高速服务区,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
一个服务区平均下来也就那么六七个充电桩,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两个是坏的或者不兼容的。
而节假日高峰期,涌入服务区的电动车数量是平时的好几倍。
这就造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排队。
根据一些统计,在节假日高峰时段,高速服务区充电的平均排队时间能达到四五十分钟,在一些热门路线上,排队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都是常事。
你想想那个场景,堵车堵了半天,身心俱疲,好不容易到了服务区,结果还要在烈日下或者寒风里再等一两个小时才能给车充上电。
而且,快充桩也不是无限的,好不容易排到你,可能还是个慢充桩,那等待的时间就更长了。
有车主就抱怨说,充电排的队比高速上堵的车队还长,这种等待比堵车本身更让人崩溃。
而且,咱们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充电设施的分布也是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
东部沿海地区可能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很高,但你要是往西部地区开,可能连续几个服务区都找不到一个能用的充电桩,这就给长途规划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说完了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咱们再来算算经济账。
很多人买电动车,一个核心的理由就是省钱。
平时在市区里,用家里的充电桩,一度电才几毛钱,算下来一公里也就一毛多,跟油车比起来优势太明显了。
但是,这个优势在高速堵车的场景下,会被大大削弱。
就像前面说的,堵车时开着空调,一小时就要多耗费两三度电。
而高速服务区的快充桩,电价可不便宜,普遍在一块五到两块钱一度。
这么算下来,堵车一小时,光是空调的额外电费就得四五块钱。
而同级别的燃油车,怠速一小时的油耗大概是半升多,成本也就在三四块钱。
你看,这么一比,电动车的省钱优势是不是就没那么明显了?
更可怕的是“隐藏成本”。
万一你运气不好,真的在路上把电耗光了,动弹不得,那就只能叫救援拖车了。
而新能源车的拖车救援费用,通常比燃油车要贵不少,平均下来一次可能就要上千块。
有车主苦笑说,自己辛辛苦苦开一年省下来的油钱,可能还不够在高速上堵一次车叫救援的费用。
这么里外里一算,堵车时电动车的综合成本,可能还真不比油车低。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痛点,难道我们就只能干着急吗?
当然不是。
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国家层面,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车企们都在拼命搞技术研发,比如特斯拉在不断优化它的电池管理系统,让续航估算更准,电量利用更高效;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都取得了突破;蔚来汽车则独辟蹊径,大力推广换电模式,车开进换电站,几分钟换上一块满电电池就走,体验上几乎和加油一样快捷,虽然目前换电站的数量还不够多,但确实为解决补能焦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在现阶段也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这种车既有电池可以纯电行驶,满足日常通勤的低成本需求,又带了一个发动机(增程器),在长途旅行或者电量不足时可以烧油发电,彻底告别了续航焦虑。
可以说,它们是当前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而更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国家层面的决心和行动力。
国家已经明确规划,到2026年底,要实现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的百分之百全覆盖,而且不只是有,还要保证质量,要求每个服务区至少配备12个充电桩,其中快充桩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它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高速上给电动车充电,将会像现在找加油站一样方便、从容。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魄力和执行力,放眼世界也是相当了不起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
所以总的来看,虽然现在开着纯电动车跑长途,尤其是在节假日,确实还会遇到续航打折、充电排队等各种烦心事,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电池技术在进步,充电网络在完善,各种新的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涌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基础设施的铺开,新能源车的出行体验会越来越好。
当然,就目前而言,说电动车要完全取代燃油车,确实还为时过早。
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有长途出行需求的朋友来说,在选择购车时,或许更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场景,理性看待纯电动车的优势和短板,或者考虑增程式、混动等更为折中的方案。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