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2家4S店倒闭,你眼中的黑心经销商正在暴雨中前行

车友们,最近我去4S店看车时发现个怪现象——销售们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眼神里却藏着遮不住的焦虑。 停车场里新车堆得密密麻麻,有的甚至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灰。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超市临期食品打折区,明明写着“特价优惠”,却总让人心里犯嘀咕:这么便宜,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有超过4400家4S店退网,算下来每天就有12家关门大吉。 今年上半年情况也没好转,超过1200家4S店濒临倒闭,只有27.5%的店铺完成了销量目标。 换句话说,你现在去的10家4S店里,有7家正在为生存发愁。

我有个在上海某4S店当销售经理的朋友跟我说了句大实话:“卖一辆车亏两三万元是常有的事,不卖的话资金链随时会断。 ”这话让我愣住了。 想想看,一辆15-20万的车,经销商优惠动不动就5万元以上,扣除厂家返利每台车还要亏4万。 这不是在做生意,简直是在割肉求生啊!

就连豪华品牌也扛不住了。 宝马部分车型优惠超过15万,5系落地价直接杀到30万区间;奔驰C级终端降价幅度超过40%;保时捷的卡宴和帕拉梅拉最大折扣打到七折。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如今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入价格战。

每天12家4S店倒闭,你眼中的黑心经销商正在暴雨中前行-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经销商亏本卖车,我们消费者真的捡到便宜了吗?

表面上看,我们确实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但仔细想想,天上不会掉馅饼,商家更不会做赔本买卖。 那些看似诱人的巨额优惠背后,往往藏着强制捆绑的高额保险和装潢礼包;低息贷款金融方案里可能暗藏手续费;等到售后维修时,“建议项目”和“原厂推荐”的价格水分多得能挤出一桶水。

说到底,经销商亏的每一分钱,最终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基本的商业规律——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每天12家4S店倒闭,你眼中的黑心经销商正在暴雨中前行-有驾

现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有的经销商从卖BBA转投“蔚小理”,因为卖豪华品牌每台车平均亏2万,而卖问界后单车毛利能到1.3万。 中升集团这样的经销商巨头也在转型,一次性拿了50家华为智选车的经营权。

渠道模式也在创新。 林肯汽车推出“星火燎原”计划,把单店面积压缩80%,投资门槛降到传统4S店的十分之一。 新势力品牌采用代理制,统一零售价避免价格战,经销商赚固定佣金,不用承担库存压力。 这些变化对咱们消费者来说其实是好事,意味着更透明的价格和更专业的服务。

车友们,现在我们去4S店买车,看似占了大便宜,但也要多留个心眼。 那些折扣低得离谱的车型,一定要问清楚有没有附加条件,售后保障会不会打折。 记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真正亏本卖的汽车。

看着停车场里那些落满灰尘的新车,我不禁在想——这些车本该在路上奔跑,如今却只能静静地等待一个未知的主人。 它们就像现在的汽车经销商一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压力与挣扎。

每天12家4S店倒闭,你眼中的黑心经销商正在暴雨中前行-有驾

这样的车市环境,你会放心买车吗? 遇到特别优惠的价格,你会果断下手还是多持观望态度?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