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S店现场:2025款奥迪A3终端价12.94万,去年刚提车的车主当场退订金,销售顾问劝都劝不住
上周六下午三点,亦庄那家奥迪店里,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人站在展厅中央,手里攥着去年的购车合同,对着销售顾问连说了三遍“你们这不是耍人吗”。
旁边停着的极光紫A3,车窗玻璃上倒映出价格牌——官方指导价16.59万,终端优惠后12.94万。他去年10月提的2024款,落地价18万多。八个月时间,价格倒挂五万块。
展厅角落里还有两拨人在看车。一对情侣围着那台紫色两厢版转了三圈,女生拿手机对着车漆拍了十几张照片。另一边,三个穿着商务装的中年人正低头翻配置表,其中一个人食指点着“全速自适应巡航”那一行,跟销售确认这配置是不是标配。
这场景,最近在北京几家店里反复上演。
价格这事儿,确实有点微妙。12.94万能买带四个圈车标的车,放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这价位以前只能看高尔夫顶配,或者卡罗拉混动加点选装件。现在奥迪直接把门槛拉到这个位置,多少打乱了市场原有的节奏。
动力总成换成1.5T四缸发动机,账面数据160马力250牛米。数字看着不算亮眼,但实际开起来比老款1.4T舒服。尤其配了48V轻混系统之后,红绿灯起步那一下,双离合的顿挫感几乎消失了。
朝阳区有个开Uber的师傅,上个月入手了一台。他跟我算过账,每天跑八小时,城市路况油耗稳定在7.5升左右。“比预期省,而且乘客看到四个圈,给五星好评的概率明显高。”
内饰层面,12.3英寸液晶仪表配10.1英寸中控屏。整套系统操作逻辑比奔驰A级那套MBUX直接,至少空调调节还保留了物理旋钮。开车时盲操作不用盯着屏幕找半天。
AR导航功能,头一回用时确实新鲜。导航箭头实时叠在路面上,路口提示比传统地图清晰。不过用了两周之后,这玩意儿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终归是个辅助功能,不是必需品。
空间表现,两厢版轴距2630mm,三厢版拉长到2730mm。后排腿部空间比宝马1系宽松一些,放倒后排座椅之后,后备厢容积能到1220升。海淀区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买的三厢版,说周末带设备去郊区拍片,三脚架、灯光、相机包一次能装完,不用分两趟跑。
极光紫车漆,小红书上挺火。实车看光影变化确实明显,不同角度呈现蓝紫色渐变效果。这配色适合年轻点的女性用户,男性车主选的不多。发光车标倒是实用,夜里在停车场找车方便。
驾驶辅助配置,中配车型就给了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高速上能减轻不少疲劳感,但弯道半径小于50米时系统会主动退出,需要驾驶员接管。远程泊车功能演示效果不错,但实际场景使用频率可能不高——大多数时候自己倒车更快。
底盘调校偏舒适取向。过减速带的时候,后排乘客不会有明显颠簸感。过弯时侧倾控制得住,但没有宝马1系那么紧绷。前段时间和朋友的1系一起跑了趟京承高速,两台车各有侧重,A3更照顾日常舒适性,1系运动属性更突出。
跟奔驰A级对比,配置接近的情况下,终端价差六到八万。奔驰那套内饰氛围和品牌调性有自己的受众群体,但要论实用配置和性价比,A3占上风。这年头买车,除了看参数,还得看品牌溢价和个人偏好。
可靠性方面,J.D. Power的数据显示A3百车故障数132,低于轩逸和朗逸。身边开这车的朋友,反馈基本集中在电子设备偶尔卡顿,发动机变速箱没听说过大问题。质保政策动力总成给到5年15万公里,这点比较厚道。
车市节奏就是这样,早买早享受,晚买遇优惠。去年提车的人,这一年开了一万多公里,该回的本也回得差不多。现在入手的人赶上时机,但明年会不会有更大力度的促销,谁也说不准。
想通这层逻辑,心态自然就平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