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开车,最烦的是什么?不是堵车,是那种明明只差一点点,却怎么也掉不过头的尴尬,或者在老小区、地下车库里,跟柱子、墙壁玩“贴面舞”的心惊胆战。很多车,尤其是看着挺大的SUV,在这种时候就显得笨拙得不行。
然而,有些车天生就像为了城市而生。比如这台大众的ID.与众,有个数字挺让人意外的:它的最小转弯半径只有4.7米。这在同级别里,简直像个小精灵。
别小看这区区4.7米,在实际驾驶中,它能帮你省下无数次的倒车挪位。狭窄路段掉头,别人可能要反复揉库,你一把方向就过去了。在拥挤的停车场里找车位、调整角度,也变得异常轻松。
这种灵巧不光体现在转弯半径上,开起来的手感也是如此。方向盘轻盈得不像一台SUV,而且指向非常精准,几乎感觉不到虚位。指哪打哪,哪怕是刚拿驾照的新手,也能很快适应,在市区里穿梭自如。
它的底盘调校也透着股“德味”的稳健。起步响应挺快,但不会像有些电车那样猛地把你按在座椅上,是一种很线性的加速感,开起来是那种“快但不蹿”的感觉,在走走停停的城市路况下特别舒服。
作为一台紧凑型SUV,它尺寸适中,长4663mm、宽1860mm、高1610mm,轴距2766mm。这个身材,正好卡在城市通勤和家用空间的平衡点上,既保证了车内够用,又不会让停车位成为难题。
更别说它还把各种智能辅助给配齐了。倒车影像、360°全景影像,这些基础的不用说。自动变道辅助、L2级智驾、自动泊车、记忆泊车这些功能,在城市里简直是福音,尤其记忆泊车,固定车位直接让它自己搞定,省心不少。
城市用车,续航当然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台ID.与众给到了实实在在的614km纯电续航。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的通勤距离来说,这个续航绰绰有余,一周充一次电都行,甚至跑个周边短途游也不慌。
它搭载的电池容量有80.2kWh,比市面上不少热门竞品,比如宋PLUS EV的605km续航版本还要略高一点。虽然差距不大,但多一点总是好的,尤其在寒冷季节或者夏天开空调的时候,续航缩水会更明显。
万一需要快速补能,它也支持快充,0.53小时能从低电量充到较高水平。虽然不是那种“充电几分钟,续航几百公里”的极致快,但日常使用也够用了,找个快充桩,喝杯咖啡的时间电量就回来了。
而且别忘了,它背后站着“大众”这个招牌。在这个新势力品牌“倒牌”频发的年代,选择一个大厂的产品,心里踏实很多。至少不用担心售后没人管,或者提了车没多久品牌就消失了。
内饰设计也挺有意思的,不对称布局,那个15英寸的中控大屏稍微倾向驾驶员一侧,操作起来更方便。车机系统UNYX.OS,基本功能都有,像空调调节、联网、语音控制都能实现。
最吸引我的是那个70英寸的AR抬头显示,直接把导航箭头、车速等信息投到前风挡玻璃上。开车时眼睛不用低头看屏幕,尤其在陌生的城市路口,这个功能简直救命,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坐进车里,座椅舒适度也不错。仿皮材质覆盖,运动座椅设计,支撑性挺好的。前排座椅还有加热、按摩、通风功能,这些配置在城市通勤中,尤其堵车时,能有效缓解疲劳,提高舒适度。
后排空间虽然是紧凑型SUV水平,但日常家用足够了。而且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偶尔需要搬运大件物品时,能扩展出不少储物空间,实用性一下子就上来了。
外观上,它延续了大众ID家族的设计语言,但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特点。车头设计比较简洁有力,溜背的车顶线条点明了它的轿跑SUV身份。侧面的腰线和裙线营造出不错的力量感。
车尾的小尾翼和带有棱角的熏黑下包围,让整台车看起来更加年轻、运动。整体风格符合当下城市年轻人的审美,开出去不会显得沉闷。
安全配置方面也挺舍得,标配了9个安全气囊,这给车内乘客提供了不错的被动安全保障。加上前面提到的L2级智驾辅助功能,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说到最关键的部分,它的价格,真是给了个惊喜。目前有限时降价4万的活动,优惠后的价格直接来到了18.99万。
这个价格,对于一台有大众背书、续航超过600km、驾控灵活、配置齐全的纯电紧凑型SUV来说,确实很有竞争力。尤其是在城市里开,那种灵活感和便利性,是很多同级别车型难以比拟的。
如果你正在年底考虑入手一台纯电家用车,预算在20万左右,并且对城市驾驶的便利性和大厂的可靠性有较高要求,那这台ID.与众,凭借它的长续航和那个神奇的4.7米转弯半径,绝对值得你列入备选清单,去店里实际体验一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