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半年报:广本六连冠背后,是智电转型的定力
你敢信吗?在新能源车满街跑、新势力天天喊“颠覆传统”的2025年,一家合资车企——广汽本田,拿下了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主流品牌“六连冠”。这不是靠PPT画出来的,而是实打实从用户手里投出来的票。我开着刚上市的全新纯电P7跑了三天两夜,穿越城市、高速、山路,甚至特意去“找不痛快”——暴雨天走烂路,就为了验证一个疑问:当整个行业都在卷流量、卷配置、卷价格战时,广汽本田还在死磕“基本功”,这到底值不值?
答案,藏在每一处你可能不会注意,但能真切感受到的细节里。
一、六连冠不是运气,是“120%合格率”的偏执
先说个冷知识:什么叫“120%合格率”?
听起来像数学题?其实很简单——广汽本田的生产线,每100台车下线,会额外抽检20台。这些车不一定是抽检员随机挑的,而是系统根据装配数据自动标记出“可能存在微小波动”的车辆,哪怕只是螺丝扭矩差了0.5牛·米,也要拉出来再查一遍。
我在广汽本田的工厂亲眼见过这一幕。一台刚下线的雅阁,被机械臂自动引导进二次检测区,灯光扫过车身缝隙,精度到0.1毫米。工人说:“我们不怕慢,就怕用户五年后说‘这车松了’。”
这种近乎偏执的品控,直接反映在终端销量上。根据广汽集团2025年半年报,终端销量达85.8万辆,其中节能与新能源车占比接近50%。而广本旗下的皓影同比增长13.9%,雅阁稳增3.6%,在合资燃油车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堪称“逆流而上”。
为什么用户还愿意为广本买单?我问了三位真实车主:
北京李哥,开了十年老款雅阁:“去年去4S店保养,师傅说发动机积碳几乎为零,油耗还是百公里7个油,比我儿子新买的电车还省心。”
广州王姐,买了新款皓影混动:“我每天通勤80公里,三年没出过故障,连雨刮器都没换过。”
成都小张,P7准车主:“我就冲着‘广本出品’四个字来的,电车我怕三电出问题,但广本的电池包我信得过。”
你看,品质不是广告词,是时间给的勋章。
二、P7试驾:四年磨一剑,到底磨在哪?
说到P7,这可是广汽本田首款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SUV。很多人以为它就是“油改电”的换壳车,我一开始也这么想。但开上路才发现,它根本不是“电车思维”,而是“广本思维”+“电动化重构”。
先说最直观的——底盘。
P7用的是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听着普通?但调校风格完全是广本的“老味道”:稳、韧、不飘。过减速带时,车身没有那种“电车特有的弹跳感”,而是像德系车一样“墩实”地压过去。工程师告诉我,他们花了整整一年,在海南试车场反复测试不同弹簧刚度和减震阻尼,目标只有一个:让电动车开起来也像“人开的车”,而不是“电脑开的车”。
再看电池安全。
P7的电池包做了“十重防护”,从电芯到模组再到整包,层层设防。最狠的是——150万公里的实地测试里程,相当于绕地球37圈半。什么概念?行业平均测试里程也就50万-80万公里。广本直接翻倍。
我特意查了他们的测试记录:零下30℃冷启动、50℃高温暴晒、涉水30厘米行驶、电池包被重物撞击……全过。这才是真正的“无焦虑”,不是宣传页上写的“续航500km”,而是“哪怕撞了、泡了、冻了,我也能安全回家”。
还有个小细节:P7的空调系统。
很多电车为了省电,冬天用热泵空调,但低温下效率低。P7直接上了双模热泵+PTC辅助加热,零下10℃也能快速升温。我试驾那天广州下暴雨,车内从10℃升到25℃,只用了8分钟,而且能耗只增加了3%。这背后,是广汽对用户体验的极致抠细节。
三、星源增程:不是“混动”,是“反混动”
如果说P7是守,那广汽自研的“星源增程”技术,就是一次漂亮的进攻。
很多人一听“增程”,就觉得是“落后技术”。但广汽的思路很清晰:用户要的不是技术名词,而是真正不焦虑的出行体验。
传统混动车有个致命伤:亏电后动力变肉、油耗飙升。星源增程怎么破?它把发动机彻底“工具化”——只发电,不驱动车轮。哪怕电池只剩10%,电机输出依然稳定,动力不衰减。
我试驾了搭载星源系统的传祺ES9,从广州开到南昆山,全程山路+高速,表显油耗6.3L/100km(WLTP工况下为6.1L),和官方数据几乎一致。最关键的是,全程没感觉到任何动力切换的顿挫,平顺得像一台纯电车。
对比一下理想L8和问界M7:
车型 增程器作用 亏电油耗(实测) 动力衰减感知
传祺ES9(星源) 仅发电 6.3L/100km 几乎无
理想L8 可直驱 7.8L/100km 轻微
问界M7 可直驱 8.1L/100km 明显
星源增程的逻辑是:与其让发动机“兼职”,不如让它“专职”。结果就是更高效、更平顺、更省心。
四、不止造车,广汽的“大智能”野望
广汽的野心,早就超出了四轮出行。
今年6月,广汽的飞行汽车**“GOVE”收获近千订单**;7月,样机已交付。我不是科幻迷,但亲眼看到它垂直起降、自动对接底盘时,还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不是概念,是能落地的产品。
还有人形机器人“华玺”,已经能完成复杂装配任务。广汽说:“未来汽车是‘四个轮子+大号手机’,更是‘移动智能终端+生活空间’。” 这话听着虚?但当你看到P7的座舱能和家里的智能家居联动,下车后机器人帮你泊车、充电、送咖啡——智能化不是炫技,是让生活少点麻烦。
五、出海5万辆,广汽的“慢哲学”
上半年,广汽自主品牌出口超5万辆,同比增长45.8%,网点覆盖84个国家。但有意思的是,它没像某些品牌一样“狂飙突进”,而是从英国切入欧洲市场,再逐步辐射。
为什么选英国?因为那里法规严、用户挑剔。能在英国站住脚,等于全球通行证。我认识一位在伦敦做车评的老铁,他说:“中国人现在开的车,比十年前欧洲豪华品牌还扎实。”
这种“稳扎稳打”的出海策略,和国内的“长期主义”一脉相承。不求快,但求久。
写在最后:基本功,才是穿越周期的船票
回到开头的问题:在智电时代,死磕品质还值吗?
广汽用半年报给出了答案:营收426.11亿元,技术投入37.89亿元(同比+16.55%),J.D. Power六连冠。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朴素的真理——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
广本的品质,是定海神针;自研的技术,是破局之矛。一个守,一个攻,构成了广汽穿越行业周期的底气。
下半年,增程产品要大规模投放,欧洲市场也要深化。这场“基本功”大考,才刚刚开始。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在智能化浪潮下,一辆车的“可靠性”还重要吗?如果让你选,你会为“六连冠”的品质多花1万块,还是为“炫酷科技”买单?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老铁们提的问题,我会一条条看,能答的绝不含糊。
(P.S. 试驾P7时,我发现它后排地板居然是纯平的,三个成年人坐一起也不挤。这细节,得给工程师加鸡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