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国际车展,竟然有8个进口大牌直接“掉线”,搞得好像是谁按了暂停键,直接把这些方头大耳的豪华牌子都踢下了桌面。
你说玩不起就早点说呗,这阵仗和几年前的气派比起来,落差也太大了点。
豪车阵仗曾经是啥样?
恨不得一进展馆,灯光闪瞎眼、展台冷气开到足、场内穿西装打领结的帅气销售和精致得能反光的模特一字排开,看车得小心翼翼,生怕指纹粘到上面要收清洁费。
一辆车吭哧吭哧喊到七位数,旁边还摆着“请勿触摸”几个大字。
说白了,那时候谁买豪车,谁就像王的男人,气场洒满全场。
可转眼几年,天变了。
再来看看国产新能源厂商。
这些家伙是怎么整的?
不讲武德,直接掀桌。
什么技术创新、智能驾驶、服务到家,卷得地板都不剩缝。
比亚迪、理想、蔚来天天拉榜单,交付量趴在表上,亮眼得像春晚大屏,连理想一家的月交付直接顶半打欧洲二线豪华。
比亚迪U8、U9都卖到两三百万了,还得排队。
蔚来的换电站压根不让你等,不到十分钟比传统加油还利索。
哪比当年“一车难求”的豪华车店,营业员都快比你还着急找人过来试驾。
市场这回是直接换赛道了。
以前豪华品牌的故事,是欧洲老贵族讲黄段子,讲得天花乱坠——“你懂这皮革多贵么?”“我们方向盘缝线用的可是瑞士小姑娘的手工!”
现在中国人突然想明白了:
谁还买讲情怀呢?
谁又给你面子买故事?
差不多得了,玩意得实在。
车子开着爽、智能座舱好玩吗、服务舒心不舒心、技术更新勤不勤快、给出来的优惠真不真,决定你到底豪不豪气。
你还在推燃油那套,世道都变了。
咱不说别的,就说这些年行业卷到啥情况。
谁先卷智能驾驶,谁先卷车内大屏,谁怂就被拍在沙滩上晒太阳。
卷配置、卷价格、卷售后,互联网思维“快、准、狠”全套打包带走。
甚至有人喊,要不是卷死传统豪车,自家都没今天。
有些车企,价格一波又一波往下砍,利润直接打骨折,搞得现金流告急的据说不止一家。
投资人半夜做梦都在琢磨PPT怎么改,生怕聊输朋友家那款新车明天又出新配置。
本来传统车厂靠技术吃饭,现在拼到要靠谁会说段子、谁会玩流量了。
企业家偶尔也郁闷:以前是做梦都想和劳斯莱斯沾点亲,现在一出门全是小鹏理想堵路口。
这行业是个大舞台,主角换得比电视剧还快。
反观那些退出的豪华品牌,命运各异。
有些还坚决死撑,脸皮厚得能当城墙砖,哪怕销量比白月光还“稀有”,也死赖着只做一线城市“高冷小众”。
不弯腰、不接地气,情愿演个logo的精神图腾。
还有的彻底摸鱼,心态躺平。
等着收购也好,被市场淘汰也罢,不追热点,不杀价格,偶尔说几句“我们会转型”“会重塑品牌”,实则连员工都心虚。
更有意思的是左右横跳的。
上个月刚喊“咱要不惜一切投入新能源”,下个月又改口“其实燃油才是灵魂线”,来回薛定谔的画风,搞得业内人士都直摇头。
这些剧情放在中国车展舞台,像极了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主角们全体换成了本土选手,配角们就剩刷NPC存在感,昔日“贵族”沦为“边角料”。
讲讲良心话,谁还觉得汽车圈一定得看国外脸色?
中国人自信心涨起来了,对国产车期望也不再是“能开就行”,而是真材实料,敢整活、能创新。
至于那些还抱着“咱这标志能加20万溢价”的品牌,等着被时代当场反杀吧,迟早自个儿都不认识自己。
脸皮厚的还在喊初心,行动上其实啥也没做,技术没跟上,市场不响应,光会卖牌子迟早混不下去。
那为啥这些老牌豪华最终选择集体断档?
表面上啥都能扯、经营策略、全球调整,但是话糙理不糙——打不过不如不打,退出总比被打残了丢脸。
国产新势力攻势太凶残,售价下探、配置暴走、售后服务直接无死角。
你还是“慢半拍”的国际章,观众已经换了频道。
有些厂商其实不甘心,但翻了牌子没人搭理。
产品定价还保持“贵族滤镜”,结果搞得经销商投诉、库存消化不动,正在市场里摇摆的业务员比用户还焦虑。
你要不信,去问问那些三年前说“电动汽车是泡沫”的雅痞,现在是不是都拿着国产新能源钥匙,吹牛说“新势力改变了世界”?
老外品牌再牛,也得跟着中国市场的步伐跳舞。
卖不动,没人吆喝,不是情怀没用了,是套路玩腻了。
而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变化,其实才是豪华品牌挨打的最大真相。
消费观念两年换两拨,车圈鄙视链直转成倒金字塔。
谁还爱看你一堆洋名字?
还不如多来几套语音助手、多给几个智能车载服务呢!
不少人吐槽,自家老表都盯着国产SUV、智能纯电,问到豪华进口车,反而是一脸莫名其妙:“都啥年代了,还买老外那一套?”
这不是情怀没用,而是现实太顶。
中国市场不看你是百年老店,行就是行,不行赶紧撤。
更别说国产品牌每年都在技术猛进,研发团队卷得头发掉得比车胎还快。
市场容量大不假,但谁能吃饱,得看谁更懂“饿”的中国胃。
当然啦,也有不少人一边感慨怀旧,一边看着豪华车扎堆退出有点惋惜,说“少了点仪式感”“车展不香了”。
可饭还得吃饱肚子,谁有空天天去怀念当年那点贵气?
咱老百姓要的是实惠、体验、品牌真心。
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洋傲慢”,谁还买单?
路径依赖最可怕,曾经的光鲜一去不返。
这盘棋,说得直白点,就是谁适应环境变化快,谁活得久。
标价再夸张、高冷再装腔,用不上!
只要你不接地气,哪怕是顶级豪门,一样会寂寞得像展馆墙角那台落灰的老款车型。
“谁在裸泳,退潮后才见分晓。”
当年谁耀武扬威,今天就有被时代打脸的觉悟。
中国市场变化太快,一年三变没有夸张,车企要想活命,只能一边学会跑,一边思考下一个支点在哪。
现在故事已经改写了,主角也轮到了国产新能源品牌。
而那些老豪华,不想接受新剧本,直接被踢下台。
咋办呢?
有人说,传统豪华品牌如果不能拿出真正懂中国、懂现代车主的诚意和方案,退出其实只会加速。
未来车展,是不是还会有这些欧洲大牌身影,没人敢打包票。
想说的都在展馆外:消费者不再给溢价买单,更希望体验比标志靠谱。
剩下的路怎么走,品牌自己看着办,想当树还是当草地里的脚印,自个儿选。
说到底,汽车行业的“江湖规矩”一夜之间翻了桌,豪门的高贵外衣能不能转型为贴心实力,才是焦点。
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但只要你的厨艺跟上、调味合口,食客永远不会缺。
你怎么看今年车展这波“豪牌八连退”?是不是你关注的品牌也没了?说说你觉得豪华品牌机会还有多少空间,别客气,欢迎留言呐!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