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

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有驾

“啃老论”背后的行业真相

1112日的欧拉新车预售发布会上,魏建军没有按惯例宣传产品,而是直接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他直言新能源汽车产业至今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并犀利比喻: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但财政补贴不可能永远输血。谁能做这种买卖?只有父亲和儿子才能这么干,但这不就是啃老吗?

他进一步指出,资本炒作已退潮:资本已经不炒电车了,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很多车企都被资本绑架了。这番话引发业内震动,尤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刚在202510月达到51.6%的里程碑。

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有驾

资本撤离的残酷证据

巴菲特的退出成为标志性事件。其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持有比亚迪17年后彻底清仓,累计套现超80亿港元,投资回报率约3890%。减持期间,比亚迪股价从2022年的高位回落,市值跌破万亿港元。

更多资本正在悄然离场。20202023年涌入的热钱大多已获利了结,留下部分车企独自承受压力。数据显示,一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负债从2020年的1366亿元飙升至20254月的近7000亿元,负债达到净资产的6倍。部分造车新势力陷入每卖一辆车亏损10万元的困境。

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有驾

盈利难题:谁在流血生存?

魏建军以长城汽车自身经历举例:欧拉品牌的黑猫、白猫车型曾每卖一辆亏损1.3万元,单月亏损高达2.6亿元,最终公司选择停产该系列。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在行业内并非孤例。

尽管理想汽车凭借增程路线连续11个季度盈利(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11亿元),但多数纯电车企仍在盈亏线挣扎。蔚来、小鹏等品牌多次宣布即将盈利,但未交出稳定盈利财报。

比亚迪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0%,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32%。其港股股价单日跌幅达5%,市值跌破万亿港元。

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有驾

政策转向与市场内卷

政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工信部已调整积分规则,多地削减购车补贴并限制新建工厂。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退出,消费者购车成本预计上升。

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特斯拉正准备推出约17万元的低配版Model Y,零跑将起售价降至9万元以下,头部品牌集体转头向下抢占市场。20251-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5.5%,增量空间收窄,价格战成为常态。

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有驾

技术路线分化与生存选择

车企在技术路线上做出不同选择。特斯拉将重心转向储能和人工智能,其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已投产Megapack产品,能源业务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3%

魏建军强调长城汽车坚持全动力模式,小型车做纯电,大型车以PHEV插混为主。他公开反对盲目追求大型纯电车,认为电动车就应该是城市车,价格便宜又方便

华为通过技术授权模式与车企合作,不直接造车;比亚迪则坚持纯电+混动双线并举,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

魏建军喊出大实话,电动车资本已赚够离场,行业“啃老”模式能撑多久?-有驾

全球化能否成为出路?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头部品牌加速出海。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8%,比亚迪、长城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

但全球化面临挑战。欧盟开展反补贴调查,美国限制中国电池进口。比亚迪通过泰国、匈牙利建厂应对贸易壁垒,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在密歇根州建厂。

业内分析指出,未来行业淘汰赛将加剧,缺乏核心技术或现金流的企业可能出局。魏建军给行业划出十年期限:如果十年内无法形成商业闭环,产业前景堪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