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

最近,央视新闻搞了一次直播,带着大家直接走进了比亚迪位于深汕合作区的小漠工厂,看的就是那款订单火爆的“钛7”是怎么造出来的。

这一下可把好多人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大家平时最常听到的一个数字,就是这条生产线一个小时能下线70辆车,算下来不到一分钟就有一台新车开出来。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很多人心里头就犯嘀咕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跟流水席上菜似的,这么赶工,车的质量能有保障吗?

会不会有些看不见的地方就马虎过去了?

毕竟买车是大事,谁都希望自己拿到手的车是结结实实、安安全全的。

这次直播,可以说就是把整个生产过程摊开来给大家看,用事实来回答这些疑问,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这每小时70辆的速度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中国智造”底气。

咱们一辆车从一块钢板变成能跑的成品,主要得经过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这四个大步骤。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首先就是冲压,说白了就是把钢板放进一个巨大的模具里,用千吨的压力,“咣”一下压出车门、车顶、底盘这些零件的形状。

这第一步,就决定了车子的“筋骨”硬不硬。

直播镜头里能看到,“钛7”在用料上一点不含糊。

像车底板、轮子上方这些地方,平时开车最容易被小石子崩到,也容易被雨水腐蚀生锈,所以这些部位都用了特殊的镀层钢板,就像给车穿上了一层防腐的“铠甲”。

但更关键的,是关系到车里人生命安全的地方。

比如车子正前方连接车顶和车身的A柱,还有贯穿车身的纵梁,这些地方是车身的骨架,万一发生碰撞,它们能不能顶住,直接决定了驾驶舱会不会变形。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在这方面,“钛7”用上了现在非常先进的热成型钢,而且还是“五层铠甲”的结构。

这个热成型钢是什么呢?

简单理解,就是把钢板加热到近千度,然后快速冷却,让钢材的强度变得特别高,是普通高强度钢板的好几倍。

在A柱这么关键的位置,里面用了三层这种顶级的钢材,还加了一层超高强度钢和一层特殊的填充物。

这样一来,就等于给驾驶舱打造了一个极其坚固的“安全屋”,确保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这个框架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完整,为车内人员提供生存空间。

当然,材料好,加工精度也得跟上。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每一个零件冲压成型后,都要用精密的设备去检测,误差要控制在1.8微米以内。

1.8微米是什么概念?

我们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概是它的40倍。

用这么高的标准来控制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就是为了保证后面组装起来的时候严丝合缝,既美观,也能减少高速行驶时的风噪。

造好了零件,下一步就是把它们焊接成一个完整的车身,这就是焊装车间的工作。

过去我们想象的汽车厂,可能都是工人们拿着焊枪在辛苦地工作。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但在“钛7”的焊装车间,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整个车间里密密麻麻全是机器人,足足有936台。

巨大的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焊花四溅,精准地在车身的每一个预定点位上进行焊接,整个过程几乎看不到人的参与,自动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一台“钛7”的车身,总共有6500多个焊点,要把这么多焊点又快又好地连接起来,靠人工是很难保证一致性的。

而机器人就不会累,也不会出错,电脑程序设定好参数,每一个焊点的电流、焊接时间都一模一样,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车身结构的稳定和坚固。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设置了三重保障。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机器人焊完,马上就有设备进行初步检查;然后还要用超声波像给车身做“B超”一样,检查焊点内部有没有看不见的缺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数据都是实时监控的,一旦有异常就会立刻报警。

这样层层把关,就是为了确保这个“骨架”绝对牢靠。

骨架搭好了,就要“穿衣服”和“精装修”了,也就是涂装和总装。

车身会被送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处理和电泳,这就像是打了一层防锈的底妆,然后再喷上好几层油漆。

比如有的车漆颜色,像那个“星月银”,里面还特意加了很细的铝粉,不仅让车在阳光下看起来亮闪闪的,也增加了漆面的硬度。

最后就是总装车间,发动机、电池、座椅、仪表盘、车灯等等,大概1300多个零部件,都在这里被组装到车身上。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这里就是那个“51秒下线一台车”的地方。

但是,车从生产线上开下来,并不意味着就大功告成了,恰恰相反,最严格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每一台车都必须经过一系列堪称苛刻的检测。

首先是静态检测,有200多个项目,车子会开进一个布满灯光的特殊通道里,让检查员在最好的光线条件下,检查漆面有没有一丁点的瑕疵;然后是动态检测,车子会在专门的工位上,测试大灯的照射角度准不准(误差要求在1毫米以内)、刹车灵不灵等80多个项目;接着,每台车都要在厂区内一段模拟了各种颠簸、转弯等25种复杂路况的试车道上跑上5公里,听听有没有异响,感受一下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最后,还要开进一个“淋雨房”,接受全方位的高压水枪喷淋,模拟暴雨天气,检查车子的密封性好不好,会不会漏水。

只有把这一整套流程全部顺利通过,这辆车才算合格。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工厂还会定期抽检一些合格的车辆,去做一些更极端的碰撞测试,用来验证整个生产体系的质量稳定性。

央视直播钛7工厂,四大工艺首次曝光,70辆小时如何保品质?-有驾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每小时生产70辆车的速度,并不是靠“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方式实现的,而是依靠高度的自动化、精密的制造工艺和一套完整且严苛的检测流程来达成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比亚迪拥有非常完整的自有产业链。

像“钛7”的心脏——DM 5.0混动发动机,还有电机、刀片电池这些最核心的部件,很多都是比亚迪自己研发和生产的。

这就好比一个大厨,不仅菜炒得好,连酱油都是自己酿的,面粉都是自己磨的,那他对菜品的品质控制能力,自然就比那些只管采购食材来炒菜的厨师要强得多。

从源头上就把控了核心零部件的质量,这才是他们敢于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产能的底气所在。

这次直播,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人海战术”的模样,而是科技、数据和智能设备的集合体。

对于那些已经下了订单、正在焦急等待提车的消费者来说,看完这个过程,心里应该会踏实很多。

虽然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这恰恰说明了市场对这款车的认可,而工厂正在用这样一种严谨细致的方式,确保交付到每一位车主手里的,都是一台安全、可靠、高品质的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