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摩托车市场那会儿,就像一块超级香的肉,谁都想咬一口】
你知道,那阵子越南的摩托车市场火得不要不要的,就像一块肥肉
咱们国内的企业,靠着成本低、价格实惠,像打了鸡血似的,马上就一头扎进去,短短几年功夫
就把日本那些品牌挤到角落里去了
你想,日本车原本在越南就有点话语权,价格贵,进口配件还得从国外运
结果咱们中国企业一看,便宜又实惠,性能差不多,价格便宜得要命,消费者自然就蜂拥而上,跟蚂蚁搬家似的
1. 崛起的潮水——市场火起来啦
说起那段日子,越南那时候经济刚起步
你晓得,越南道路狭窄,城市拥挤得像蚂蚁窝,开车根本不现实,摩托车跑得又快又灵活
那会儿,日本的本田、铃木这些品牌占了大半的市场份,一辆车卖得贵得要死,配件还得从日本进口,维修还麻烦
咱们的厂家,早早就盯上了这个市场,从1999年起,就开始通过边境贸易和出口渠道
批发一辆车的价格控制在700美元左右,转手卖给经销商也就1200美元,跟日本的贵车比
消费者一看,性能差不多,价格实惠
那边的重庆厂子,比如力帆、隆鑫啥的,也都赶紧调整生产线
到2000年初,出口的摩托车就像放了炸药似的直线上升,到了2002年,光重庆地区出口额就达到了19.2亿美元——你想想,一个地区就能出口那么多
整个中国的摩托车在越南的份,瞬间就冲到80%以上
企业们也都忙着扩产能,零部件供应商加班加点
发动机、车架这些核心的部件批量生产出来
越南的经销商仓库堆满了货,一条街上到处都是中国品牌的车影子
用一句话总结,低价策略奏效得不得了,抢占了从城市到乡村的所有份
日本品牌的销量就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下滑
你说这种崛起是不是猛得很
其实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中国摩托车产业在国内的经验积累挺丰富,供应链完整,劳动力成本低廉,运输距离又近,从广西、云南边境直接过去
咱们还特意根据越南那边的路况,调整了车型设计,比如加强悬挂系统
出口的高峰期,中国的摩托车几乎垄断了中低端市场,越南的老百姓骑着这些车
上班拉货都方便得不得了
数据上看,2002年出口规模巨大,带动了国内的就业
【2. 内卷恶斗——品质开始崩塌了】
不过,好景不长,企业之间的争斗就像一锅煮沸的水
为了争夺订单,大家都拼了命的压低价格
你知道,一辆摩托车最初利润还算可以,几十美元,后来一下子就变成几美元
厂家为了维持销量,开始压缩成本,从零部件着手,用薄钢材替代原本的标准材料,发动机装配也偷工减料,测试环节缩短
越南那边雨季多,道路泥泞不堪,骑着这些摩托车
链条很快就断了,车身生锈
有些小作坊还跟着假冒大牌子,偷工减料,次品零件混杂,喷漆不均匀
你想,市场上一时间充斥着外观神似大牌
但质量参差不齐的“山寨货”
买回家不到几个月,发动机就漏油,轮胎磨得快,维修店里投诉声不断,配件供应跟不上
更夸张的是,设计抄袭成风,一家厂出新款,另一家马上跟进
专利保护就像空气一样脆弱
价格战打得火热,到了2001年,零售价还不到800美元
甚至于每月还能跌70多美元
根本就是一场没有底线的拼杀
厂商们只盯着眼前的销量,完全忽视了品牌和技术的积累
供应链环节被压得死死的,材料质量差得要死,焊接点弱
结果,事故也多了起来,越南的媒体报道不断
摩托车抛锚、侧翻的事情频繁发生
消费者的口碑逐渐崩塌,起初还觉得新鲜刺激
后来就变成了避之不及的“毒药”
中国的摩托车曾经占了市场的90%以上,但随着质量状况逐渐暴露,到2003年前后
日本品牌趁机抓住了机会,强调“靠谱、耐用、售后好”的特色
逐步蚕食原本属于咱们的市场份
这期间,企业内部也没闲着
隆鑫、宗申这些厂家,开始互相举报假冒,打官司
资金链紧张,库存堆得像山一样
越南政府也出手查封仓库,曝光那些劣质产品
这一切真是搞得乱七八糟,行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你知道,市场一旦饱和,低价吸引的客户就变得没有忠诚度
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让中国的摩托车品牌在越南的形象一落千丈
到2004年,市场份额从巅峰的90%掉到50%以下
那些贪图眼前利益的企业,忽略了长远的规划
【3. 内卷的副作用——质量一塌糊涂,坑死消费者】
说到这儿,得提一句
价格战带来的弊端实在太明显
企业为了争份,缩短研发周期,想赶快出新车
零部件供应商也都被压榨得死死的,发货不及时
越南乡村那边的道路又烂又坑,骑着中国摩托车,故障频繁
城市里的经销商都在拼命清仓,摊位上的牌子反复改,假冒链条断了,发动机过热
媒体采访那些受害的骑手,展示车辆的破烂部件
企业高层也在开会讨论对策,但竞争对手都把底线拉到极限,利润微薄
地下作坊的烟雾缭绕,工人在锤击假车架
把伪装的假车都流入街头
有的骑手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突然异响
抄袭也愈演愈烈,设计借鉴、模具改良,推出一堆相似款
场面像极了“拼车拼到弄到最后一辆都差不多”的感觉
公司内部争吵不断,指责不正当竞争
那些废弃的车堆在路边,锈迹斑斑
利润低得让人心碎,出口都成了奢望
假货满天飞,消费者辨别困难,买到手后
市场变得乌烟瘴气,摊位争斗不断
这场内斗的根源,说实话就是人性里的贪婪
企业看眼前,忽略了未来,没有长远打算
结果就像一场没有底线的赌博
质量一再下降,口碑一落千丈
市场份额从巅峰的80%掉到几乎没有
看似聪明的低价策略,说实话就是在自掘坟墓
越南的消费者开始转向那些更靠谱、更耐用的品牌,咱们的摩托车逐渐边缘化
这些教训,真是血淋淋的
若企业还继续内斗,短期利益占了上风
日本品牌又开始卷土重来,带着高品质、低故障率的车型
售后服务也比以前强多了
越南人逐步愿意花多点钱,买个省心的车,宁愿多花点
你看,咱们中国的摩托车销量从曾经的90%一下子跌到5%以下
很多工厂关门了,库存堆满了仓库
像力帆这些,也不得不转型,干点电动车或农用机械
整个市场又恢复了点平静,日本品牌在那边依然稳坐钓鱼台
总结一下——教训是啥
这场市场的兴衰,告诉咱们:低价竞争尽管短期有用,但长远看
中国摩托车原本有优势,但因为短视和贪婪
出海的企业们,得记住了这段经验
要想在国际市场站得住脚,不光是价格低,还得有质量,有口碑
否则,就像那块肥肉,被人一咬,剩下一地碎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