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经常浏览汽车新闻,大概会被一种论调包围:合资品牌正在集体陷入“至暗时刻”,而燃油车也似乎即将沦为“历史的遗物”。这已然成了多数人口中的行业“政治正确”。然而,就在一片合资衰退、燃油没落的哀叹声中,一个熟悉的老牌巨头却逆流而上,用一份异乎寻常的成绩单嘲笑着主流观点。今年1-7月,上汽大众终端销量达到60.5万辆,实现同比1.1%的增长。在全行业利润率降至仅4.3%,价格战鏖战正酣的情况下,这个“老字号”非但没倒下,反而逆势上扬。问题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汹涌。谁都没料到,这个被很多人视作“垂垂老矣”的巨人,正通过一套不按常理的打法,悄悄酝酿着行业级的反攻。当全世界都认为,智能科技的“灵魂”只属于电动车时,上汽大众却为传统油车装上了“中国心”,上演了一记让人瞠目的“反革命”。上汽大众并没有神话自己的ID.系列电动车,而是在销量支柱上依然手握朗逸、帕萨特、途观这些老牌燃油车。7月单月,朗逸家族售出2.3万辆,帕萨特1.7万辆,途观也有1.6万辆以上。支撑上汽大众大半壁江山的,仍旧是这些屡经市场淬炼的油车。
这背后揭示了什么?在“新能源话语权”诉求膨胀的今天,除去狂热的追新者,“沉默的大多数”依然存在。他们不那么在意“零百加速”或者什么“AI大模型”,更担心续航和充电焦虑,对久经考验的燃油车有着难以动摇的安全感。当新兴车企争相讨好一二线城市精英,热切塑造智能化标签时,上汽大众则默默守住了这个被忽视但基础庞大的市场。对于中国无数普通家庭来说,可靠成熟才是出行最大的底气。
当然,在守成之余,真正让上汽大众成为众矢之的的,是他们的“离经叛道”。8月1日,在上海赛车场,上汽大众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这一操作有如平地惊雷。过去这些年,车企常暗示或者明示:最先进的智能科技只属于纯电动车,燃油车的驾驶者就是“老古董”,不配享有顶级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但上汽大众,首次站出来掀翻了这条不成文的行业规矩,直接把“华为大脑”装进油车,让“油电同智”成为可能。
这是一次动真格的行业革命。上汽大众像是在向广大“沉默的大多数”郑重宣告:你们信任燃油车的踏实,并不妨碍享受智能时代的红利。谁说开油车就要被智能化抛弃?今后连成熟稳重的燃油车,也能体验到顶级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与安全。这种挑战行业共识、敢为大多数代言的魄力,才是真正令人敬畏的底气。
推动这种颠覆决定的,正是合资企业身份和战略的转型。在“合资1.0”时代,中国引进外方技术与平台,自甘“学生”、“代工厂”角色。而“合资2.0”就是“在中国,为中国”。中外双方成为真正的合伙人,中国团队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可以灵活调配全球优质战略资源。正因如此,我们见到了用华为智驾的奥迪A5L,采用宁德时代电池的大众ID.系列,甚至未来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增程版车型。昔日略显傲慢死板的德国巨头,开始变得灵活而“接地气”,他不再一厢情愿地“教育”中国用户,而是开始真正“倾听”并“融合”。
因此,在中国市场,只要合资品牌像上汽大众这样放下身段,精准定位,过往在工艺、保值率、渠道布局等方面积淀的优势必然能再次焕发出战斗力。上汽大众正用一种所有人未曾预料的姿态,杀回主场。这场大戏,显然刚拉开序幕。
最后,一个问题值得扪心自问:你会被一台拥有顶级智能体验的燃油车吸引吗?上汽大众这种“油电同智”的打法,又能走多远?或许真理只属于时间,但至少老牌合资,远未到盖棺定论之时。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